与时间做朋友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民间摄影师拍摄的故宫照片意外走红。翻看他的照片,天光变化中的古建筑之美让人惊艳,也由衷赞叹作者的巧思与匠心。殊不知,这位并非专业出身的摄影师持续拍了6年故宫,成片3万多张,才成功捕捉到故宫的神韵,让自己的作品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时间是公正的裁判,也是神奇的魔法师,有智慧的人都会选择成为时间的朋友。
  投資界有句广为人知的话:“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说的是累计小利,时间会让利润变得超乎想象的大。如果把这样的定律扩展到人生,方向确定了,每天哪怕些微的努力,累积到达质变点,就会产生令人不可思议的变化。正如这位“一鸣惊人”的摄影师,技术并不高超,器械更非顶尖,但六载寒来暑往,咬定青山不放,琢磨精进技艺。最终,时光不负有心人,人间大美入镜来。
  往大里说,时间也是新中国的朋友。我们刚刚度过新中国70周年华诞,7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如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聚焦新中国的辉煌奋斗史,其中有一个经验令世人称羡——中国强大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我们每5年制定一个计划(规划),一个5年接着一个5年干,持续性的累积最终质变为人间奇迹,发展成就令世界惊叹,这是最有力的印证之一。
  如何成为时间的朋友?正在发生的历史和那些与时间站在一起的人都给我们以启示:锚定目标,专注当下,保持节奏,持续努力。
  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相反的循环中。目标很明确,心情却太急迫,有的人在速成情绪裹挟下,很难保持内心的节奏。速成本就难成,一旦遭遇挫折即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久而久之,如入无物之阵,无处发力——时间成了敌人。
  专注力缺乏也会让时间无法眷顾。投资的收益尚可以明确感知,坚持长期复利投资模式的人却少之又少,以至于投资大师巴菲特感慨“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更何况个人的成长是短期内很难自我认知的,专注就更显珍贵。
  比如,大量的阅读和持续的观察思考,才能让写作接通源头活水,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时候,不论你如何手不释卷、怎样深入生活内部,都可能感觉不到预期中的突飞猛进。这个过程会让很多人因为怀疑、犹豫或者外部的诱惑而掉队。其实,如果再专注一些,摒弃浮躁,平静努力,那层“窗户纸”可能在一瞬间被捅破,突然如福至心灵、文思泉涌,表达力爆棚。这意味着,你上了一个平台。
  如果你细心观察,身边其实不乏时间的朋友们。大家都是一样的起点,他们开始甚至并不出众,但时间似乎一直在为他们赋能,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其实哪里是时间的魔力,人家不过是每天更专注一些,更努力一些。更进一步说,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如何配置它,将直接决定人生是怎样的模样。
  而身处大时代的年轻人,与祖国共奋进,与时间做朋友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而时间,也定会喜欢你努力的样子,选择与你站在一起。
  ——摘自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7日06版)
  此句论述精到,可以用于写作“时间”话题的作文。
  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的论证方式,能增强论证效果,让作者的观点更令人信服。
  运用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时鲜素材,将论述对象由个人拓展到国家,不仅丰富了论证的层次,还让文章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大家在积累写作素材时,涉及热点时事的素材必不可少。
  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话语虽短但富含哲理。在论证时间的价值、作用之类的话题时,大家可以直接使用。
  以拟人句收束全文,为理性的论述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也能让观点更易为读者接受。
其他文献
统编三年级教材在课程目标的落实上注重单元整合.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教师可在整组观照的视角下对单元教学展开思考:立足学习原点,胸怀全局;带着"整组化"教学
2019年国庆长假期间,拥有长江索道、李子坝"轻轨穿楼"、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等景点的"网红"城市重庆,再次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10月7日发布的重庆
教学节奏是课堂的灵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预期与文本语言的特点、规律,综合运用类比、对比、层递、通感、婉言、白描等调控策略来组织课堂教学,逐渐形成"急缓有致、虚
目的:了解近十年《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刊载的有关教师教育论文的情况,为编辑部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上进行高级检索,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取387篇《吉林省教育学院
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推出22项举措,对加强本科教育再次加码。意见明确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所谓“清考”,是指课程期末考试没有通过,补考也没有通过,学校会在毕业前再给一次或两次考试机会。一般来说,“清考”的
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本质出发,对“深度学习”进行了学科范畴内的解读,从政治、理论、实践和思维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价值在于为国家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第一个习作单元.如何处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和习作之间的关系,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实践中,教师应着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教师可立足单元整组,在对习作单元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后,运用图示支架展开教学,做到"在精读课文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