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品德教育之探究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认为:德育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接受教育的人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德育是老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而在学校里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从一个方面、一种方式来进行教育,因此品德教育具有多元性。笔者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班主任,在这方面做了如下探究:
  一、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思想品德的表现。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家长就应以他们为中心,对家长为他们付出的爱缺乏理解和感恩之情,更谈不上爱别人了。所以,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其实就是要让他们学会感谢别人的恩典,就是让他们学会对别人的帮助时刻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良知、一种美德;让学生知道自己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生活。如感恩节来到时,我结合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课《我们的生命》这篇课文,刻意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宣传感恩节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想一下谁把他生下来,又是谁挣钱养他的?在家里面他要感激哪些人?想一想,找出原因,我们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在学校要感谢的是哪些人?在他有困难时又是谁在旁边给他鼓励和帮助的呢?你要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表达你对他的感恩之情呢?许多同学选择送卡或制作手工艺,还有的学生选择在家里亲自煮饭给家里人吃。这样一个活灵活现的感恩活动就在全班学生中开展了。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交流,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和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疼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品德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爱美的天性不但表现在对美的事物和艺术美的兴趣爱好上,还表现在社会实践中极力表现美和创造美。学校品德教育在美的教育基础上应当在完成以上两个任务的同时,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注意环境的美化;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在行为上举止要文明,仪表要端庄,服饰打扮要得体,待人接物要谦逊大方,讲究礼貌。主要做法是:
  1.注重学生仪表美的教育,戒除生活中的陋习。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美的表现方面有所不同,他们喜欢到处乱跑,到农田上玩打泥仗,在公园或操场上几个同学一起抱着在地上打滚、玩闹,不注意自己的衣着,中午短短的休息时间已经把衣服弄得满身污迹。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应强调个人美的表现对集体的影响,要求学生回校必须衣着干净、整齐。每天老师亲自检查每一个同学的衣服、手和脖子,看有没有不干净的地方。
  2.创造美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家的感觉。教室是学生们在一天中活动最长时间的地方,如果班级的环境好,学生对学习和爱班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为了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室环境,我首先发动班干部设计班的环境布置,如对教室后面黑板报的内容布置都要温馨有意义;强调学生整齐美的观念,时时刻刻保持书桌和椅子的整齐;不能随地乱扔垃圾,爱护班以及学校的环境,值日的同学随时做好值日的工作,让他们在一个美的环境下读书。
  3.培养音乐美的情操。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当我们很浮躁的时候,不妨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身心必定能慢慢地平静下来,适度的音乐就像一剂镇定药,可调整人的心情。舒缓的音乐是循序渐进的,像是潺潺的细水轻轻地律动,就像母亲的教导,轻言细语,循循善诱。在学校里处处都能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对美的情愫。上音乐课是最好地方法之一,利用音乐学习训练学生认识音乐、欣赏音乐;课余时间放一些轻松地音乐让学生听,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以达到对学生陶冶音乐美的情操。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控制了情绪浮躁所带来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美的德育教育起到的效果非浅。
  三、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一个懂礼貌的人容易被别人接受,成为受欢迎的人。所以在教育学生懂得美和感恩之外,文明礼貌教育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要特别注意两个环节:一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如在与人交谈时要留心倾听别人的说话,不能言辞过分激动以免使别人受到伤害;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更要处处专心,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二是教育学生要从细小入手,点滴做起,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
  总之,品德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也是班主任和每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品德教育具有多元性,品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细心观察,勇于创新,就会不断发现品德教育更深的内涵、更新的方法、更好的契合点。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龙眼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这几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空前加大了资金投入,而且一年比一年增加,其中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更大,对中职教育更加重视,因此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员在增加。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给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中职生就业更难”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中职教育要改变这种格局,那必须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寻求发展壮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培养
期刊
基于2016年喜马拉雅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和南坡(Kirtipur站、Simara站、Tarahara站)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各个站点的地表热通量交换特征及其蒸散发量的差异,并利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计算土壤热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站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有助于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近地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过程的异同,为研究喜马拉雅南北坡区域气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北坡地区的下垫面加热方式是感热交换占主导地位,而南坡地区以潜热交换为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五大振兴”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必须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有效汇集各方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坚持“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和服务领域。近期内,要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点任务。
一首交响曲的演奏离不开指挥家,同样,一个班级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就像指挥家,班级管理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班主任如何去演绎。  一、态度与能力——当好班主任的两个基本点。美国哈瑞尔写过这样一本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对于班主任来说更为重要。班主任身在教育一线,是与学生及家长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岗位,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使命。所以老师在当班主任之前,必须要具备高
期刊
编者按:社会发展正由单一走向多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汇,观念的融合,环境的变迁,使得社会愈来愈丰富、复杂,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样、细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下的学校教育必然地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这种趋势,学校管理也随之细化,涉及范围也逐渐扩大。    2008年7月,原六灶中学、六灶中心小学由于撤乡并镇和其它种种弊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能为继。东台市教育局为了维护千名学生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期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作品,全面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其中,有关古人食物品种及食物制作加工的记载,展示了先人不朽的创造力及对后人的馈赠。
编者按: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班级德育管理和后进生的管理。为此,本刊特征集了各地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以期给读者带来借鉴。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育人的科学,更是一门育人的艺术。作为一位班主任,只有
期刊
“烈马?良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鲁道夫德瑞克思的目标导向理论分析了有纪律问题学生的四种错误目标:获得注意、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表现无能。从目标导向理论分析可知,“问题”学生的本质原因不在于学生自身,而在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它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问题”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笔者从教二十余载,在一线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学生不少。虽然都能解决和处理,取得较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