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国际贸易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feng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现阶段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束缚和阻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不断结合外部人才需求的现实特点,不断创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新方式方法,大力促进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关键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194-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国际间的经贸活动十分活跃。同时,随着国际间经贸活动的日趋频繁,外向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多,社会生产对于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日趋强烈而紧迫。因此,作为高校来讲,要不断加强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根据外部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向,不断培养和输送出大批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应该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现阶段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束缚和阻碍了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不断结合外部人才需求的现实特点,不断创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新方式方法,大力促进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一、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需要看到的是,国际贸易并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并从经济学中衍生出来的。就目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来讲,大多是先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解国际贸易课程的专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误区,没有将经济学基础课程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有效地衔接起来,致使很多学生结束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无法立即进行国际贸易课程的接续学习,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存在一定的断档期和空白期,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出现一定的模糊和遗忘,进而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知识传导的连贯性。
   2.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过于陈旧落后,基本还是采取老师“板书+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类似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建立起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渠道。老师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抽象讲解为学生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理论知识增加了难度,造成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们毫无热情,被动接受,甚至昏昏欲睡,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现在的高校在校生大多是“90后”,他们对于网络、多媒体知识的兴趣极大,非常渴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老师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自然就大打折扣。
   3.个别课程陈旧滞后
   就目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内容来讲,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政策两大部分。就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部分来讲,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随着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发展特点不断变化的。而国际贸易政策更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前,很多高校国际贸易课程中关于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部分的课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特点,这就造成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应用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理论和政策已经过时,甚至被淘汰了,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致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大降低。
   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对策
   1.革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
   科学地构建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合理地设定课程内容,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落后、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要全面吸收和借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新成果,科学地选取国际贸易课程,提高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当前企业现实的用人需求和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期望来调整课程方向,使国际贸易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贸易是一门社科类学科,内涵和外延较广,与很多其他经济学科都有交叉,因此,在课程设定上,一定要注重对相关关联学科的引入,使学生可以通过关联学科的学习,增强对于国际贸易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2.创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式落后陈旧。很多高校国际贸易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为主,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法设法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畅通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寻找学生们的兴趣点,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分组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们自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更新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手段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手段落后。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还很原始和落后,基本是依靠板书和老师的讲解,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没有被充分引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一是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各高校一定要增加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多媒体和网络等先机教学设施,要提高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率和应用率。二是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原因,对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方式缺乏足够认识,无法熟练掌握和操控。所以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掌握高新技术教学手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东博,阎巍,李广和.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考试改革的三方互动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3,(12).
  [2]  赵君,耿明英.关于现阶段如何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4,(6).
  [3]  何婷婷.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基于网秦移动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案例,探讨跨国企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重要价值、功能及当前企业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企业公共外交的思考与建议。
以2008—2010年采掘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信息的报纸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报纸披露存在地方保护倾向、报道滞后等问题。另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当年有环境事故、公司规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应对从事的教学工作满腔热情,不断完善爱岗敬业精神;对讲授的课程勤于钻研,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锐意进取:对自身的职业规划锐
本刊讯亚洲个人与家居护理用品原料研讨会(SPAFCA)将于2012年8月28日—29日在上海召开,由主办方确认的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最新原料趋势暨如何平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以达到高效力和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公共决策权配置机制、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公共品供给方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
目前中国各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极不平衡,在负担水平、人口结构、管理系统、征收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严重阻碍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现。缩小中国基本养老保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对竹纤维和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条件,探讨了单体含量、辐照剂量、pH值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最佳共辐照接枝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40%,
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型服务业态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服务业统计范围、新型服务业态的定义、分类以及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计算等相关问题,指出现有相关研究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