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大思政”背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任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关键词:大思政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1.1 传统教学方式削弱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课堂的要求已不是几页精美的PPT 就能满足的,也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打发的,他们对课堂的要求更高。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局面尚未形成。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说教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厌倦,这使课堂实施效果受到冲击,无疑给思政教师敲响了警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环境的发展变化联系紧密,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知识不再是奢侈品,反而可以便捷获取,这降低了知识的稀有性,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减弱。他们需要新的刺激,以激活内心对知识的狂热渴求,然后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联结,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
1.2 实用主义导致大学生忽视思政课
在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大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提升自身的附加值,增加求职竞争力无可厚非。然而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很明确,追求见效快的、容易抓住的、有形的东西,如考证、兼职与考研等,过多关注和学习实用性知识,忽视“无用”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分配给思政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够,甚至出现了“佛系”心理,抱着“60 分万岁”的心态,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大学生心思不在思政课上,思政课成为一些学生的“避风港”,这对思政课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2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专题教学模式
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在设计教学专题时,教师经常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式专题教学方式,每次上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专题,然后围绕专题设置诸如课前小组演讲、课堂辩论和课后网络交流等活动,成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在問题探索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中美贸易战”设置相关专题,来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正面临哪些挑战,国家又是如何从容应对,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2.2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课堂-网络-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追求形式多样化,而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教学形式,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水平的目的。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在课堂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实际教学内容,并将教材语言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在展现形式方面更加利于学生接受。其次在网络上,教师应提前做好选题和内容规划,深入挖掘教材重难点问题,保证教学内容“形散而神不散”,每部分都是“精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辅助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练版,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并且也便于学生后续复习,有利于掌握教材核心内容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教师注意做好时长的合理安排。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在新闻网站上搜索一些最新的时政新闻,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素材直接使用。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可以不同课程内容、专业为依据,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两会 PPT 案例大赛、时政大家谈、红色诗文赏析等活动。
2.3 加强教师培训,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发展,除了专注于教学模式本身,还应从外部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比如教师作为大思政教育开展主体,应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相关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大思政”格局,增强教学改革意识,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二是注重整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例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育人理念,使其能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管理者、教师充分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项目: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机制研究”(18JD71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菊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06-207.
[2] 曾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新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3):7-1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关键词:大思政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1.1 传统教学方式削弱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课堂的要求已不是几页精美的PPT 就能满足的,也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打发的,他们对课堂的要求更高。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局面尚未形成。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说教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厌倦,这使课堂实施效果受到冲击,无疑给思政教师敲响了警钟。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环境的发展变化联系紧密,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知识不再是奢侈品,反而可以便捷获取,这降低了知识的稀有性,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减弱。他们需要新的刺激,以激活内心对知识的狂热渴求,然后进行知识的再学习、再联结,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
1.2 实用主义导致大学生忽视思政课
在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大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提升自身的附加值,增加求职竞争力无可厚非。然而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不少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很明确,追求见效快的、容易抓住的、有形的东西,如考证、兼职与考研等,过多关注和学习实用性知识,忽视“无用”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分配给思政课学习的时间明显不够,甚至出现了“佛系”心理,抱着“60 分万岁”的心态,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大学生心思不在思政课上,思政课成为一些学生的“避风港”,这对思政课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2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1 专题教学模式
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在设计教学专题时,教师经常会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并将其与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政学习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采取问题引领式专题教学方式,每次上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专题,然后围绕专题设置诸如课前小组演讲、课堂辩论和课后网络交流等活动,成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在問题探索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中美贸易战”设置相关专题,来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正面临哪些挑战,国家又是如何从容应对,有效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2.2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课堂-网络-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追求形式多样化,而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教学形式,实现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水平的目的。在具体实践方面,首先在课堂环节,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实际教学内容,并将教材语言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在展现形式方面更加利于学生接受。其次在网络上,教师应提前做好选题和内容规划,深入挖掘教材重难点问题,保证教学内容“形散而神不散”,每部分都是“精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辅助教学方式,通过合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再加工,形成教材的凝练版,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并且也便于学生后续复习,有利于掌握教材核心内容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与此同时,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教师注意做好时长的合理安排。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网络教学,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在新闻网站上搜索一些最新的时政新闻,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素材直接使用。最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可以不同课程内容、专业为依据,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两会 PPT 案例大赛、时政大家谈、红色诗文赏析等活动。
2.3 加强教师培训,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发展,除了专注于教学模式本身,还应从外部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大思政教育环境。比如教师作为大思政教育开展主体,应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保证相关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立“大思政”格局,增强教学改革意识,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二是注重整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实例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对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协同育人理念,使其能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共同推进“大思政”格局,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管理者、教师充分联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方法,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育人质量水平。
项目: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机制研究”(18JD710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菊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06-207.
[2] 曾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新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3):7-1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