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和环境,尽快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就显得相当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区域范围包括30所中学和30所小学的300名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其中中学体育教师180名,小学体育教师120名,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7.4%,对调查中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体育设施的现状分析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学校场地面积提出了明确规定:小学每学生不得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得小于3.32m2。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有了体育场地,才能为师生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调查显示,学校中有塑胶场地的较少,而非标准土制和水泥地面体育场地居多。体育场地与设施分布,中学与小学无正态分布,体育场地质量与现代教学标准要求相差较远,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场地的范围。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设施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体育器材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发展,对新课标的实施也起到了阻滞的作用,甚至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支结构类型、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类别搭配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调查的学校显示:(1)从年龄结构看,体育教师普遍趋于年轻化,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还比较浅。他们大多接受能力强,可以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广大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为教学骨干或带头人。(2)从体育教师结构看,专职教师中中学明显比小学要多,但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足,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和落后,体育教师的数量就更加不足。因此,不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3)从学历结构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都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不容易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高学历体育教师也存在严重流失的情况。另外,学校自身也缺乏体育师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见表2)
3.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实施体育新课标,依据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学,依据体育教案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调查显示:(1)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调查表明,该地区城镇中小学明显好于农村中小学。同时也说明城镇中小学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按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进行教学,学生能接受较为系统的体育教学。(2)以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落实者为“正常开课”主要是在城镇,农村体育课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那些农村的中小学和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差,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场地器械缺乏,体育师资的不完善和领导的不重视,造成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从另一方面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学校,体育课有被其他科老师占用的情况。(3)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和体育课时教学计划上课,据调查按体育教学进度和教案进行体育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太好,城镇中小学好于农村中小学。其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因而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样,根本就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渝东南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4.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完成课外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运动训练代表队、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有10所学校有运动训练代表队,其余50所学校都是临时组织的。有运动代表队的学校基本上是在市区,在乡镇中小学基本上没有。由此可见,区域经济是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运动代表队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建议
作为地处我国西部的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经济上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导致中小学校体育认识层次上有偏差,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由于渝东南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落后,造成人均教育经费下降,致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无法跟上。
第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械,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制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特别要注意与乡土教材配套的器材的制作,以此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第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培养青年教师。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促使有才能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等院校体育毕业生,缓解目前师资队伍的断层现象。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缩小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之间的差距。第三,加大学校体育课余活动开设的力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第四,加强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新课标的研究与应用,努力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浩,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东北、浙西南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2] 王锡群,等.体育教育改革应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
[3] 董玉福,等.影响体育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大理学院学报,2004(3).
[4] 孙梅芳.论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未来发展.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5] 许良.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责任编辑 张茂林)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区域范围包括30所中学和30所小学的300名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其中中学体育教师180名,小学体育教师120名,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7.4%,对调查中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体育设施的现状分析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学校场地面积提出了明确规定:小学每学生不得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得小于3.32m2。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有了体育场地,才能为师生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调查显示,学校中有塑胶场地的较少,而非标准土制和水泥地面体育场地居多。体育场地与设施分布,中学与小学无正态分布,体育场地质量与现代教学标准要求相差较远,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场地的范围。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设施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体育器材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发展,对新课标的实施也起到了阻滞的作用,甚至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支结构类型、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类别搭配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调查的学校显示:(1)从年龄结构看,体育教师普遍趋于年轻化,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还比较浅。他们大多接受能力强,可以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广大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为教学骨干或带头人。(2)从体育教师结构看,专职教师中中学明显比小学要多,但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足,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和落后,体育教师的数量就更加不足。因此,不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3)从学历结构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都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不容易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高学历体育教师也存在严重流失的情况。另外,学校自身也缺乏体育师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见表2)
3.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实施体育新课标,依据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学,依据体育教案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调查显示:(1)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调查表明,该地区城镇中小学明显好于农村中小学。同时也说明城镇中小学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按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进行教学,学生能接受较为系统的体育教学。(2)以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落实者为“正常开课”主要是在城镇,农村体育课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那些农村的中小学和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差,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场地器械缺乏,体育师资的不完善和领导的不重视,造成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从另一方面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学校,体育课有被其他科老师占用的情况。(3)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和体育课时教学计划上课,据调查按体育教学进度和教案进行体育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太好,城镇中小学好于农村中小学。其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因而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样,根本就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渝东南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4.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完成课外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运动训练代表队、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有10所学校有运动训练代表队,其余50所学校都是临时组织的。有运动代表队的学校基本上是在市区,在乡镇中小学基本上没有。由此可见,区域经济是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运动代表队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建议
作为地处我国西部的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经济上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导致中小学校体育认识层次上有偏差,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由于渝东南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落后,造成人均教育经费下降,致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无法跟上。
第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械,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制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特别要注意与乡土教材配套的器材的制作,以此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第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培养青年教师。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促使有才能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等院校体育毕业生,缓解目前师资队伍的断层现象。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缩小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之间的差距。第三,加大学校体育课余活动开设的力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第四,加强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新课标的研究与应用,努力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浩,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东北、浙西南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2] 王锡群,等.体育教育改革应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
[3] 董玉福,等.影响体育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大理学院学报,2004(3).
[4] 孙梅芳.论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未来发展.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5] 许良.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