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和环境,尽快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就显得相当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的区域范围包括30所中学和30所小学的300名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其中中学体育教师180名,小学体育教师120名,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7.4%,对调查中的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体育设施的现状分析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对学校场地面积提出了明确规定:小学每学生不得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得小于3.32m2。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有了体育场地,才能为师生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调查显示,学校中有塑胶场地的较少,而非标准土制和水泥地面体育场地居多。体育场地与设施分布,中学与小学无正态分布,体育场地质量与现代教学标准要求相差较远,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场地的范围。体育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设施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体育器材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发展,对新课标的实施也起到了阻滞的作用,甚至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支结构类型、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称类别搭配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从调查的学校显示:(1)从年龄结构看,体育教师普遍趋于年轻化,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还比较浅。他们大多接受能力强,可以进行继续学习和培训,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广大年轻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为教学骨干或带头人。(2)从体育教师结构看,专职教师中中学明显比小学要多,但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足,特别是边远山区,由于交通的不便和落后,体育教师的数量就更加不足。因此,不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3)从学历结构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都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不容易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同时高学历体育教师也存在严重流失的情况。另外,学校自身也缺乏体育师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机制,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见表2)
  3.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实施体育新课标,依据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学,依据体育教案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调查显示:(1)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调查表明,该地区城镇中小学明显好于农村中小学。同时也说明城镇中小学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按体育教学大纲以及现行的新课标进行教学,学生能接受较为系统的体育教学。(2)以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落实者为“正常开课”主要是在城镇,农村体育课开课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那些农村的中小学和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差,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场地器械缺乏,体育师资的不完善和领导的不重视,造成体育课无法正常进行。从另一方面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学校,体育课有被其他科老师占用的情况。(3)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和体育课时教学计划上课,据调查按体育教学进度和教案进行体育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太好,城镇中小学好于农村中小学。其原因是由于渝东南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待遇较低,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因而造成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样,根本就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由此可见,渝东南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4.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完成课外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运动训练代表队、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有10所学校有运动训练代表队,其余50所学校都是临时组织的。有运动代表队的学校基本上是在市区,在乡镇中小学基本上没有。由此可见,区域经济是直接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运动代表队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建议
  作为地处我国西部的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经济上欠发达,教育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导致中小学校体育认识层次上有偏差,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由于渝东南三峡库区移民的搬迁,使很多地区的人口增长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又比较落后,造成人均教育经费下降,致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无法跟上。
  第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械,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制相应的体育器材设备,特别要注意与乡土教材配套的器材的制作,以此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第二,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培养青年教师。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促使有才能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引进优秀的高等院校体育毕业生,缓解目前师资队伍的断层现象。建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缩小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之间的差距。第三,加大学校体育课余活动开设的力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第四,加强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体育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新课标的研究与应用,努力探索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浩,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东北、浙西南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8).
  [2] 王锡群,等.体育教育改革应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
  [3] 董玉福,等.影响体育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大理学院学报,2004(3).
  [4] 孙梅芳.论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未来发展.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5] 许良.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责任编辑 张茂林)
其他文献
摘要: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可以用来衡量这堂课的质量。因此,可以用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教学观对各个维度下的教学目标的贡献来推断一堂优质数学课中两种观念各自的相对权重。基于层次分析方法,将一堂优质数学课的构成分成四个层次并且建立评价模型。根据对二到四层进行理论推导得出的判断矩阵来计算两种教学观的相对权重。最终从整体以及各个子结构中审视两种教学观的相对权重,从而明晰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境况
摘要  学科知识是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基础,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前提是在教学中挖掘和外显学科知识蕴含的思维角度和思维路径。不同知识提供的思维角度和思维路径不同,素养发展功能价值也不同。对化学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思维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对化学学科中物质组成、物质分类、氧化还原等重要知识的思维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化学知识 思维角度 思维路径  2017年修订后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凝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既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包含大量的自然科学元素。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看,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进行课程整合的很大优势。  一、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内涵  学科渗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一门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的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和两门以上学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动。学科渗透代表先进的学科观念和全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形态,是培养创新思
一、研究对象  在江苏省苏北地区淮安市、盐城市、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各随机抽取的4所学校(含高中、初中(或完中)、小学)共713名体育教师,其中男教师502名,女教师211名。  二、结果与分析  1.师资基本状况  在被调查教师中,有专职体育教师665名,兼职体育教师48名,分别占抽样总数的93.27%和6.73%。值的注意的是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占11.49%,大大高于平均数,说明小学专职体
在博弈论中,人是具有理性的,即在任何行动之前,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设想在这样的活动中,自己是利益受损,还是获利。基于这样的思维前提,博弈的双方都想从中获得利益,并且希望使自己的利益获得最大化。正是由于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私人理性,全力维护自身权益,抛弃对方的利益获得,并据此理性思维作出策略选择。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项私益的活动,更是一种公益的活动,仅从私人理性考虑必然导致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本
摘 要 2016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与《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备受瞩目。作为与新高考政策相关的重要方案,两者着眼于招生分配问题,与教育公平密不可分。方案一经出台,便迎来了大规模关于“公平”的讨论,其中不乏质疑与批评。本文在思考政策本身及由其引发的社会“
摘 要基于内容分析法,依据生命观念的具体内涵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小栏目内容进行筛选和编码,同时借助数理统计工具,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分析表明:从生命观念的视角来看,相关小栏目数量大,且在不同模块教材中的分布有所侧重,与教材主体内容一起,共同促进生命观念形成。在新课标课程结构调整背景下,可将小栏目纳入校本课程素材,弥补可能带来的生命观念培养缺失。  关键词 生命观念 小栏目 价值 内容分析法  教材
生命化教育是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体育课程则是身体行为的规训教育,是对“真善美”的生命本体的追求,是对“野蛮”的文明表达。而现行体育课程本质功用对生命精神的剥离,对生命体验的远离以及教学方式与生命精神的脱节,使得体育课程陷入被动与困窘。笔者通过对现行体育课程与生命化互动关系的社会学反思,提出生命力是体育课程的前提,“野蛮”精神的体用是体育课程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  一、生命化教育的诠释  随着东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又称语言实用学,是以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同一句话的意义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是语境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即语句本身意义以外的含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人们说话要表达的事物往往不仅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有时由于说话的场合不同,甚至会出现所说语句结构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
摘 要  鉴于实证型探究活动中存在教师脱离真实情境、少有探究性教学经历,学生探究思维无进阶培养、缺少实证型探究体验等问题,文章阐述了提高探究效率的有效路径:创设富有当地生物特色、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报道及教材经典实验等真实情境;基于相同或相似情景,进行思维进阶培养;丰富实证探究案例;增加教师探究活动的体验。  关键词  实证型探究 生物探究活动 思维进阶  科学探究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