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无论在增量还是存量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都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从宏观层面无法证实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但从近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金融结构是如何影响金融功能的
  自戈德·史密斯(1969)将金融结构定义为各种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并提出金融发展即金融结构变化的观点后,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但相关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看法。直到1995年美国著名学者默顿与博迪提出金融功能的观点后,相关争论才逐渐平息。
  默顿与博迪认为,金融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结构是变化的,而金融体系的功能相对稳定;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在不确定环境中,在时间与空间上便利经济资源的配置与拓展;同时为实现基本功能,金融体系具有支付清算、资金融通与股权细化、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以及解决激励问题等六大核心功能。莱文(1997)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金融功能进行了重新解释,认为金融体系的作用在于减少由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所带来的市场摩擦,进而实现风险改善、信息获取与资源配置、监控管理与加强企业控制、动员储蓄、促进交易等功能。
  上述表述虽然各不相同,但实质内容却基本一致。从宏观层面看,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通过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而从微观层面看,金融体系的功能在于支付结算、提供投融资服务、传递信息、风险管理与分散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解决激励约束问题。关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的争论,实际是对宏观层面金融功能总体优劣问题的讨论,由于实证分析的局限,至今难以形成一致结论。但从微观层面看,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体系在具体金融功能上寸长尺短,各有所长。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对金融功能需求的重心不同,在制定金融发展政策时可根据金融功能需求的重点变化或者金融功能发挥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金融发展政策,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功能的发挥。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具体金融功能上的差异
  从微观层面看,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支付结算功能,主要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承担,金融市场体系在这方面的功能较弱,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发展,但其支付结算功能的发挥离不开银行体系。
  其次,对于投融资功能,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银行充当信用中介,属于间接融资,具有规模经济、节约成本的优点,但银行体系“续短为长”的特点以及天生的谨慎性决定了其存在期限错配劣势以及对创新创业等高风险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企业或政府的融资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实现,企业或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属于直接融资,其优点是可通过金融市场获得与其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资金,可以实现不同风险水平与风险偏好的投融资需求,缺点是融资的固定成本高,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只有在融资规模较大时其规模优势才能体现。
  再次,在信息传递方面,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融资方承担了定期信息披露义务,市场透明度高,金融市场竞争性价格机制可以防止价格信息的失真;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融资方的偿付能力属于银行的私人信息,银行体系的相对垄断地位可能会扭曲价格信息,所以信息传递功能较弱,外界难以确切掌握金融体系的风险。
  还有,在风险管理与分散方面,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中,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行为主要通过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实现,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承担了主要的金融与经济波动风险,家庭企业远离按市场定价的资产价值的波动;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中,金融与经济波动风险由家庭与企业承担,同时金融市场可为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最后,对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解决激励问题,传统理论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在信息搜集和风险处理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信贷配给及对企业的事后监督控制风险,而金融市场在事前信息搜集、事后监督方面的激励机制较弱,难以有效地克服金融交易中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委托代理问题,在某些情况下银行在项目筛选以及事后监督方面会打折扣,而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某种程度上会对融资对象形成较强的外部约束,特别是在其融资需求较大程度依靠金融市场的情况下。
  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与功能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无论增量还是存量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占了绝对主导地位。虽然从宏观层面无法证实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孰优孰劣,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金融结构作为衡量的标准。但从近年来我国金融与经济发展中反映出的问题看,金融体系各项具体的金融功能未能有效发挥,金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从投融资功能看,一方面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超过100万亿,居民与企业存款余额超过70万亿,分别约为GDP的2倍和1.5倍,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这个比例都是比较高的;但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普遍感到资金紧缺,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是银行在特定时间节点也会出现“钱荒”。这两个方面说明,现有的金融体系投融资功能未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方面大量资金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经济的一些领域缺乏资金。
  其次从信息传递功能看,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不透明问题一直是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影子银行目前的资金使用以及杆杆率水平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而信托资产主要投资于贷款,在项目筛选与审查上执行了与贷款同样严格的审查程序,本质上属于规避金融监管与利率管制的创新,而且总体杠杆率水平不高,并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市场对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悲观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透明度不够,金融体系信息传递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如果相关融资行为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直接融资实现,通过定期的信息披露以及相关金融工具竞争性的交易价格可以有效传递相关信息。   再次从风险管理功能看,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吸收与承担了绝大部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银行信贷资产接近85万亿、债券规模接近10万亿,而保险、信托及证券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不足20万亿;另一方面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并不发达,利率衍生品市场尚未起步,银行缺少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工具,难以向银行体系外转移或分散风险,致使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缺乏弹性。
  最后从不对称信息下解决激励约束问题的功能看,目前我国地方性政府债务问题是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地方政府承担了城镇化战略推进过程中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职责,在现有财税政策及金融体系下,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直接或间接获得融资支持。如果城镇化融资通过金融市场实现,比如债券市场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获得与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长期资金,另一方面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能够反映投资者对项目的评价,反过来会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与项目选择。
  改善金融结构与功能的政策建议
  从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情况看,由于直接融资比例偏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滞后,导致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系的各项具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当前的环境下,需要通过发展直接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以及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等措施,改善金融结构,促进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是放松管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继续深化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弱化行政审批,强化信息披露,建立事后问责和民事赔偿制度,夯实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促进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主体归位尽责,逐步实现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全市场化;加快发展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通过建立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放松挂牌上市企业标准,强化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自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各层次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快全国统一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跨市场执法机制,逐步建设规范统一的债券市场。
  二是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金融体系自身对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散功能的需求迫切。建议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为金融体系提供有效风险配置与管理的工具。具体而言,建议加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及配套税收政策,建立统一的证券发行与交易平台,稳步推出国债期货等利率衍生品以及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
  三是以新基金法的实施为契机,积极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我国金融结构的改善意味着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金融工具将更加丰富,在此程中需要培育一支强大的、种类丰富的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为不同风险偏好与风险承担能力的家庭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实现与不同风险特征、品种多样的金融工具的对接。目前新基金法已正式实施,建议以此为契机,放松各类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或备案限制,明确税收政策,避免重复征税,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
其他文献
当今画坛,善画虎者当以“南江北冯”为翘楚,“南江”,即闽籍画家江标武。  当我第一次走进江标武的东风艺术区8号画院,初次见到他的水墨虎,令我眼前为之一亮,江先生画虎,最大的不同就在其水墨。中国画历来以简为上,水墨之难更在于删繁就简。能够用最简洁的笔墨,表现最复杂的事物,方为高手。江标武画虎,浓淡相宜的寥寥数笔,就把虎的威武、虎的雄壮、虎的神态、虎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用的就是一个“简”字,“
武汉是中部六省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武汉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名句,因此武汉又称江城。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九省通衢;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在
一泉一唐缘,唐风温泉,  不仅是一处养生之所,  还是感受大唐文化的绝佳之地  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有三分啸成剑气,余下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样的诗酒情缘下,盛唐文化更加独具魅力。想我们年幼时,大多是以唐诗启蒙。入学后,老师更是常常教导我们:“日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日日吟诵中,我们渐渐长大,心底那份对唐代的景仰也更加清晰。  “一夜千年梦回唐。”当我第
2013年3月7日上午,浙江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74家境内外媒体的100多位记者到会旁听审议,媒体数和记者人数创下浙江代表团历届人代会媒体开放日新纪录。  “去年浙江的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将如何发力?”“浙江在温州金融改革方面还会不会出台新举措?”“舟山有什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建设  15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会议认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G20是金融危机以后形成的全新国际治理机制,但中国对该机制的研究一直比较滞后。为此,目前,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主题为“大金融与综合增长的世界”的第二届20国智库论坛,对G20与综合增长战略,金融改革和全球治理以及G20与中国等主要议题进行了探讨。  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题为《重塑全球金融治理:G20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有意愿、有能力担任2016年G2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发展好自己的经济,就是中国对本地区所做的实在贡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
“十一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近日,针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相关热点话题,《财经界》记
智慧城市(Smarter City)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感知以管理、整合以创新、优化以转型,充分利用城市核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已成为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破解大城市病的
面对当下严重的诚信缺失,亟需用重典推动,  政府应从法律上建立诚信监管的法律体系  全面遭遇诚信危机的社会怎么才能重塑信任?  这个命题,需要全社会共同破解。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迫切课题。  今年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要求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