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品牌战略为抓手,主动适应国际竞争
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管理、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独特标志。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曾经形象地指出:“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既是一种标准,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时尚;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则既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财富。
品牌具有鲜明的外在形象,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内涵。成功的银行品牌,是银行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等诸方面内容和特质的结晶,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入和金融开放的日益扩大,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高品质的品牌资产,是时代的呼唤,是竞争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国际化竞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资银行携技术和产品登陆中国,中资银行纷纷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东西交汇的过程中,国际著名银行借助品牌优势,细分客户市场,提供符合目标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做法,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银行的竞争已突破单一的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范围,进入了全新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综合竞争的时代。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实施有特色的品牌战略,并以此带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独特的地位,才能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特有的地位。
其次,实施品牌战略,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迈上新台阶后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年,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银行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极大改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变化正在有力地推动中国的银行业稳步实现提高竞争力和确立品牌地位的目标。公司治理的改善,为银行在理念上重视品牌、在行动中培育品牌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银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实施品牌战略,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战略的实施,将使银行从开发单个产品获取利润的阶段,进入到依靠品牌带来无形资产获取综合回报的阶段,这不但有助于银行实现稳定发展,而且能在同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领域,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稳定和强化银行的市场定位。品牌形象的奠定和品牌系列的形成,还将为银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对外,同一品牌及其系列能在市场上产生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形成竞争合力;对内,可以使银行在信息资源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引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产生集约化优势,实现资源要素在银行系统内的优化组合。
第四,实施品牌战略,是银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品牌战略与公司治理、人才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一起,共同组成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品牌战略不仅是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体战略的联结点和着力点。银行改革发展管理各方面战略的实施,不仅要体现品牌战略的要求,而且要通过品牌的提升来检验其实施的效果。由此可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是银行实现整体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以持续、创新、和谐为原则,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处于改革开放快速推进进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一个重塑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的历史阶段。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借助中国银行业改革带来的契机,使品牌建设与银行的整体定位、整体战略相结合,从根基上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
一是要明确企业定位,累积品牌优质内涵。能否建立银行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放眼世界,国际著名品牌的培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努力,因此,作为服务型企业,银行国际化品牌的塑造,要把着力点放在依靠持续的、有历史传承的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社会资源的积累上;要把着力点放在通过综合比较,实现差异化定位,改变长期以来同质化特点明显的问题上;要把着力点放在处理好利润最大化和信誉最大化之间的关系上,以诚信为核心,坚持诚信最大化,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完美结合。
二是要学习国际经验,提升品牌建设水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开放速度最快的行业,打造国际化品牌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形势所迫,环境所致。打造国际化品牌,就是要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通行做法,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形成后发优势,就是要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培养、巩固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是要增强创新能力,保持品牌生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品牌生命力常青的根本保证。打造银行品牌,离不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借鉴。自主创新,是构建品牌基因的保证,具有自己个性的品牌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家银行的品牌DNA,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形成,否则就会失去独特的竞争力,失去品牌延续的基础;集成创新是保持品牌继承性和延续性,发挥品牌规模效益的有力手段;消化吸收借鉴是实现品牌快速丰富内涵,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当然,服务于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的创新,还要注意新产品、新服务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要注意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四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夯实品牌建设智力基础。品牌需要人才去打造,品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银行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规划银行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每位员工都能从其自身特点出发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要加大人才投入的力度,研究新业务的特点和人才的需求,建立系统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方案,努力提升人力资源能力,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五是加强战略管理,增强品牌战略执行力。好的品牌战略,不仅在于其符合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之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内化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打造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强势品牌。因此,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对品牌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强品牌战略与经营管理的连结度,强化品牌战略执行力,整合银行内部资源,协调各子品牌的发展,增强总行垂直的管理能力,保证全行品牌战略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三、以建设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为目标,实施交通银行的品牌战略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交通银行已经实现了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开始实施品牌战略。在今天这个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济济一堂的时刻,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交通银行对于品牌建设和品牌战略的一些思考。
再过两年,交通银行就将迎来百年大庆,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民族金融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不但有着中国早期银行家对振兴民族金融、服务中华大众的历史积淀,也有着改革开放后创新求变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银行将早期办行所奉行的“诚信重义、稳健经营”宗旨,与重组后倡导的“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银行信誉”宗旨紧密结合,着力营造既有丰富深厚的历史传承,又充满时代活力的新型银行品牌形象。
二十一世纪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机遇,将交通银行又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05年6月,交通银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三步曲,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后,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舞台,新的战略构想,既向我行提出了重塑品牌的历史任务,又为我们提供了重塑品牌的历史契机。将百年品牌国际化,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交通银行在上市以后,全力打造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和管理先进性银行的战略构想,按照打造国际一流品牌的要求,结合百年传承的诚信重义精神,我们将交通银行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为:卓越的诚信品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负责的企业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在2006年启动了新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我们借鉴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核心定位、统筹管理、突出特色、系统推进”的指导思想,体现“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品牌本质,制订了覆盖前中后台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整合了境内外机构的品牌资源,正在全力打造交通银行的形象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客户品牌和文化品牌,形成立体化的品牌体系。
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实现高品质生存、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交通银行将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银行战略转型的整体要求,全力打造价值卓越、客户信赖、国际一流的品牌新形象,与大家一起,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管理、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独特标志。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曾经形象地指出:“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既是一种标准,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追求,一种时尚;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则既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财富。
品牌具有鲜明的外在形象,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内涵。成功的银行品牌,是银行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等诸方面内容和特质的结晶,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入和金融开放的日益扩大,中国的银行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高品质的品牌资产,是时代的呼唤,是竞争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实施品牌战略,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国际化竞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资银行携技术和产品登陆中国,中资银行纷纷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东西交汇的过程中,国际著名银行借助品牌优势,细分客户市场,提供符合目标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做法,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银行的竞争已突破单一的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范围,进入了全新的品牌、产品和服务综合竞争的时代。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实施有特色的品牌战略,并以此带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独特的地位,才能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取得特有的地位。
其次,实施品牌战略,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迈上新台阶后的必然选择。过去几年,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银行股权多元化,公司治理极大改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发生转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变化正在有力地推动中国的银行业稳步实现提高竞争力和确立品牌地位的目标。公司治理的改善,为银行在理念上重视品牌、在行动中培育品牌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银行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实施品牌战略,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战略的实施,将使银行从开发单个产品获取利润的阶段,进入到依靠品牌带来无形资产获取综合回报的阶段,这不但有助于银行实现稳定发展,而且能在同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领域,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稳定和强化银行的市场定位。品牌形象的奠定和品牌系列的形成,还将为银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对外,同一品牌及其系列能在市场上产生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形成竞争合力;对内,可以使银行在信息资源利用、人力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引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产生集约化优势,实现资源要素在银行系统内的优化组合。
第四,实施品牌战略,是银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品牌战略与公司治理、人才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一起,共同组成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品牌战略不仅是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体战略的联结点和着力点。银行改革发展管理各方面战略的实施,不仅要体现品牌战略的要求,而且要通过品牌的提升来检验其实施的效果。由此可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是银行实现整体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
二、以持续、创新、和谐为原则,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处于改革开放快速推进进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一个重塑品牌、提升品牌价值的历史阶段。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借助中国银行业改革带来的契机,使品牌建设与银行的整体定位、整体战略相结合,从根基上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
一是要明确企业定位,累积品牌优质内涵。能否建立银行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放眼世界,国际著名品牌的培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努力,因此,作为服务型企业,银行国际化品牌的塑造,要把着力点放在依靠持续的、有历史传承的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社会资源的积累上;要把着力点放在通过综合比较,实现差异化定位,改变长期以来同质化特点明显的问题上;要把着力点放在处理好利润最大化和信誉最大化之间的关系上,以诚信为核心,坚持诚信最大化,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完美结合。
二是要学习国际经验,提升品牌建设水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开放速度最快的行业,打造国际化品牌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形势所迫,环境所致。打造国际化品牌,就是要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通行做法,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形成后发优势,就是要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培养、巩固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是要增强创新能力,保持品牌生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品牌生命力常青的根本保证。打造银行品牌,离不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借鉴。自主创新,是构建品牌基因的保证,具有自己个性的品牌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家银行的品牌DNA,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形成,否则就会失去独特的竞争力,失去品牌延续的基础;集成创新是保持品牌继承性和延续性,发挥品牌规模效益的有力手段;消化吸收借鉴是实现品牌快速丰富内涵,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当然,服务于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的创新,还要注意新产品、新服务对品牌风格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要注意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四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夯实品牌建设智力基础。品牌需要人才去打造,品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银行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从战略角度规划银行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每位员工都能从其自身特点出发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要加大人才投入的力度,研究新业务的特点和人才的需求,建立系统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方案,努力提升人力资源能力,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五是加强战略管理,增强品牌战略执行力。好的品牌战略,不仅在于其符合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之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内化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打造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强势品牌。因此,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对品牌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强品牌战略与经营管理的连结度,强化品牌战略执行力,整合银行内部资源,协调各子品牌的发展,增强总行垂直的管理能力,保证全行品牌战略得以顺利贯彻执行。
三、以建设一流国际公众持股银行为目标,实施交通银行的品牌战略
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交通银行已经实现了深化股份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已开始实施品牌战略。在今天这个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济济一堂的时刻,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交通银行对于品牌建设和品牌战略的一些思考。
再过两年,交通银行就将迎来百年大庆,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民族金融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不但有着中国早期银行家对振兴民族金融、服务中华大众的历史积淀,也有着改革开放后创新求变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交通银行将早期办行所奉行的“诚信重义、稳健经营”宗旨,与重组后倡导的“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银行信誉”宗旨紧密结合,着力营造既有丰富深厚的历史传承,又充满时代活力的新型银行品牌形象。
二十一世纪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机遇,将交通银行又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05年6月,交通银行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三步曲,成为国际公众持股银行后,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舞台,新的战略构想,既向我行提出了重塑品牌的历史任务,又为我们提供了重塑品牌的历史契机。将百年品牌国际化,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按照交通银行在上市以后,全力打造国际公众银行、创新型银行、综合性银行、经营集约化银行和管理先进性银行的战略构想,按照打造国际一流品牌的要求,结合百年传承的诚信重义精神,我们将交通银行的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为:卓越的诚信品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负责的企业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在2006年启动了新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我们借鉴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核心定位、统筹管理、突出特色、系统推进”的指导思想,体现“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品牌本质,制订了覆盖前中后台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整合了境内外机构的品牌资源,正在全力打造交通银行的形象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客户品牌和文化品牌,形成立体化的品牌体系。
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实现高品质生存、高速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交通银行将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银行战略转型的整体要求,全力打造价值卓越、客户信赖、国际一流的品牌新形象,与大家一起,在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