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 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可否认,教师现在仅靠书本、粉笔等传道授业的套路,已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明显节省教学时间,使教师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写板书,从而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过去, 教师备课和讲课除依照课本外,主要是参考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凭借电脑这一存储容量大、传送方便的现代教学工具, 利用Internet上的教学素材库等资源, 使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相当丰富。它将文字、录像、幻灯、实时动态视频等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 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这样, 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引入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现在一堂课的容量增大是否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呢?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每堂课的纲要,纲要至少应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堂板书。据相关研究, 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约能提高25%的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产生更能够抓住课堂上每位学生的思维及大脑。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们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把课本上的东西生搬硬套的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本身。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动画、图像、色彩及声音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并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感官能进行多方面的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情绪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多媒体取代一切
多媒体教学有其功能强大的一面,但它却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可是,现在好多学校盲目地重视多媒体教学,不考虑实际情况,只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就给奖励,于是有人觉得只需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从此,黑板粉笔等都可以不要了,所有课程都用多媒体来上,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事实上,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调查表明,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有的原先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由教师制作成课件予以包办代替。学生无须亲自动手,就能由教师直接“给予”而获得相关的“结论”。这种认为多媒体教学以其“图像”、“色彩”、“声音”的优势可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认识误区,恰恰导致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欲速而不达。
2.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个眼神,甚至是语调、语音的变化都是一种潜在的交流, 并通过板书等方式留给学生回味、理解、想象的余地。但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经常忽视了应遵循的辅助性原则,也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归纳小结都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教师无形中成了“放映员”的角色。大多数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师生双向交流少,亲和力不强。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很难承受。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在机械地操作计算机、展示多媒体课件,而不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显然,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势必将受到制约与束缚;而机械呆板的人机交流,不仅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于教学,能带来显著的教学效益,但也存在另一面,这就是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对教师要求较高,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根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设计和组合恰当的运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使教育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
三、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1.协调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其实是在传统教学的层面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方式,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时段和方法,更好的结合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等等传统教学用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2.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变,也不应该变,而仅是其作用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由原来向学生集体讲述系统的知识转变为更多地是选择和设计软件。因此,教师应从各种软件中寻找适合教学构思和教学内容的软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控制和实施。
3.创造互动教学
通常而言,课件一开始播放,教师就得忙着点击鼠标,全然忘我。导致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甚至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比如身态行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纵观50分钟教学,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不足10分钟,剩下的就是教师专注于表演课件了。在这种情况下,只会造成学生认识超载、学习负担加重的现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想办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能亲身体验;揭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模拟仿真,将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扩大知识容量,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多向交互,师生互动,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田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02(5): 40
[2]杨宏伟.多媒体教学的本质与原则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 2006, (2)
[3]丁卫泽.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3)
作者简介:
井大炜(1982-),男,汉族,陕西绥德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机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 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可否认,教师现在仅靠书本、粉笔等传道授业的套路,已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多媒体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明显节省教学时间,使教师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写板书,从而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过去, 教师备课和讲课除依照课本外,主要是参考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多媒体教学凭借电脑这一存储容量大、传送方便的现代教学工具, 利用Internet上的教学素材库等资源, 使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相当丰富。它将文字、录像、幻灯、实时动态视频等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 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这样, 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引入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但是,现在一堂课的容量增大是否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呢?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每堂课的纲要,纲要至少应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堂板书。据相关研究, 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大约能提高25%的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产生更能够抓住课堂上每位学生的思维及大脑。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们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把课本上的东西生搬硬套的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本身。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动画、图像、色彩及声音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并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对学生的感官能进行多方面的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情绪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用多媒体取代一切
多媒体教学有其功能强大的一面,但它却不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可是,现在好多学校盲目地重视多媒体教学,不考虑实际情况,只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就给奖励,于是有人觉得只需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从此,黑板粉笔等都可以不要了,所有课程都用多媒体来上,多媒体变成了“独媒体”。事实上,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调查表明,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有的原先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由教师制作成课件予以包办代替。学生无须亲自动手,就能由教师直接“给予”而获得相关的“结论”。这种认为多媒体教学以其“图像”、“色彩”、“声音”的优势可代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认识误区,恰恰导致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欲速而不达。
2.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个眼神,甚至是语调、语音的变化都是一种潜在的交流, 并通过板书等方式留给学生回味、理解、想象的余地。但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经常忽视了应遵循的辅助性原则,也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归纳小结都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教师无形中成了“放映员”的角色。大多数教师的整个授课过程,师生双向交流少,亲和力不强。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很难承受。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在机械地操作计算机、展示多媒体课件,而不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显然,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和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势必将受到制约与束缚;而机械呆板的人机交流,不仅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3.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于教学,能带来显著的教学效益,但也存在另一面,这就是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对教师要求较高,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术还要研究多媒体的特性,根据教学需要去选择、设计和组合恰当的运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使教育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
三、解决多媒体教学问题的对策
1.协调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其实是在传统教学的层面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方式,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掌握好多媒体使用时段和方法,更好的结合粉笔、黑板、普通教具等等传统教学用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2.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变,也不应该变,而仅是其作用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由原来向学生集体讲述系统的知识转变为更多地是选择和设计软件。因此,教师应从各种软件中寻找适合教学构思和教学内容的软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控制和实施。
3.创造互动教学
通常而言,课件一开始播放,教师就得忙着点击鼠标,全然忘我。导致教学不仅没有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甚至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比如身态行为,板书设计等语言、情感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纵观50分钟教学,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不足10分钟,剩下的就是教师专注于表演课件了。在这种情况下,只会造成学生认识超载、学习负担加重的现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想办法创设情境,使学生能亲身体验;揭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模拟仿真,将知识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扩大知识容量,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多向交互,师生互动,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田红.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02(5): 40
[2]杨宏伟.多媒体教学的本质与原则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 2006, (2)
[3]丁卫泽.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3)
作者简介:
井大炜(1982-),男,汉族,陕西绥德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营养机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