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创新型教育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创新教学方式?随着现代教育该革和教学课程课本的改革,以前的教育方式也无法适应新型教育体系,老师们也面临着改革教学方法方式的新挑战,研究出一套适合现代教育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在此本人谈一谈对创新型,开放型教育的观点和理解。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 开放型教育 自主性学习
  现代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做到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的探究能力的全面的提高,那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创新的应用语文能力呢?现在的教育方法中有较多的新型教育方式,其中开放型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创新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开放型的教育方式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
  要做到真正的开放性学习就要改正以前的固定的教学方式:
  一、以老师的讲解为主的课堂教育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整个课堂下来只有老师在讲解课程,学生则安静的做下面跟着老师的思维来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完每节课,就算是听完了也只能学到老师灌输的以老师的思维为主的内容,没有多余的思考空间,这就大大的限制的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这是一直以来教师们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老师给一节课的内容做出总结,写出中心思想,说出写作要点,让学生背熟了一杯考试的时候按照背熟的内容答卷,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懒散,不远自己动脑子思考,不愿研究课文中更多的内容,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安静的没有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是禁止交头接耳,禁止喧哗,有问题只能下课了问老师,读书不能读出声,学习中没有互动,这样的学习习惯会养成学生不善于沟通,不善于自我表达的习惯,也会减少学生从外界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机会。
  那怎样做到创新型开放的教学方法呢?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才会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在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开放,实现个性化人格的自由发展,推动思维的活跃与激荡,促进创新潜能的迸发与拓展。而不是严肃的单纯的老师的讲解,这样才能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想象的自由空间,是的学士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学习内容记忆的巩固。
  二、鼓励学生自主求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讨论、赏析、演讲、辩论、表演、游戏、对比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讲课的时候让学生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没有老师的干预自主的对问题作出完全处于的机的想象与思维的答案,这样能完全的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又积极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其记忆深刻。
  三、开放型教学方式还要结合实践活动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来,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让学生搜集素材,自己动手完成一件事情,让学习跟实际相结合,例如:饮食,服饰,建筑等生活中运用的工具的收集及其运用。最主要是让学生从中学到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如荀况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件事情都是经过努力肯实践来完成的,只要自己动手完成了,无论结果完美与否都是有自己的实践意义和实践经验的。
  四、让学生尝试互相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励学生互相沟通,相互帮助的良好品德,老师的激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可和鼓舞,老师不能一尘不染的只顾讲解课程,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成绩的赞美和鼓励,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老师开放性的激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自信的去学习和实践。
  确实,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创新型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研究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学习积极性来制定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不但会玩儿会学习,还要会融入社会,这是教师在创新性教育中应注意并努力做好的。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个个完美人格的优秀学生。
其他文献
在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富裕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供子女上学、改造家庭环境的重要经济来源。每年春节一过,不少农民满怀豪情,分老别小、背井离乡,这一走往往要到年底才能返乡回家,有的甚至不回家,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留守子女。可是,留守子女的生活、读书、教育等等问题,使学校和家庭都感到很困惑——父母打工去,子女怎么办?这已成为人们不可
期刊
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但他并没有脱离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在其作品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强烈的民族特色,依然能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莫言小说体现出先锋性与本土性的融会。尤其是2006年年初问世的50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被作者看作是高密东北乡版图上的“标志性建筑”。作品中流露出了对土地深沉的眷恋和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悲悯之情。这二者都是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那什么是幸福的教育呢?怎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呢?我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给学生幸福。  “给学生幸福”看着
期刊
学校的后勤工作有其特殊性,一是许多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二是许多工作都是临时性的、很难由某个人专门负责。这样,使得后勤工作的难度加大,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校要坚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设和谐学校,节约型学校,后勤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保障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与“管理”。学校后
期刊
孔子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但他对传统的态度是比较开放和理智的。  一、孔子的文化传承意识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自觉地将自己视作周代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孔子对诸侯们破坏礼乐的行为常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和不满,他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子路要撤掉作为已废弃的告朔之饩羊,孔子说,“尔爱其羊,吾爱其礼”。在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对周代传统礼乐的维护使人们往往视孔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然而孔子显然不
期刊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本身等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后进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采、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和理解他们,才能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及自卑心理;才能唤起他
期刊
面对新时代,各种层次的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育也是这样。幼儿园管理也由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摆脱幼儿教育中呈现的千园一面的现象,最主要的还是在内部管理上做文章,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切切实实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渗透精细化管理方法,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下功夫,细化环节
期刊
语文!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解释: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学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
期刊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学前教育是做好衔接工作,使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发展学前教育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生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乡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现结合工作谈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如何发展做以分析。  一、学校发展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小学阶段的管理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⑴
期刊
当前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认为割裂“管”与“理”的关系,或重“管”轻“理”,甚至以“管”代“理”,或重“管”代“理”,或重“理”轻“管”,只“理”不“管”。例如,有的校长习惯用个人意志取代集体智慧;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是死板地执行条条框框的规定,师生们循规蹈矩就是成功;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一团和气,各不相争就是成功。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