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中写作情感培养浅谈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要有真实情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即味同嚼蜡。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讓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情感培养
  有些学生的作文,让人读后觉得枯燥乏味,毫无个性可言,毫无新意可言,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没有真切地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家巴金曾说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的这些要求为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可见,只有感情充沛才能写出活泼生动、感人至深的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学生作文教学的情感可以从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
  一、作文指导中的情感培养
  作文重点在于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
  1.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2.运用“期望心理”,诱发学生写作情感。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报以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比如: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夸夸学生文笔,告诉学生好的文章修改后可在报刊上发表等,都有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诱发其写作情感。
  3.作文题目应新颖独特,富有生活情感,切合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激发写作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有所撰作。”题目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感,使学生喜欢,有所写,为之一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这件事教育了我》《让我悄悄的告诉你》……
  二、作文批改中的情感培养
  学生满怀激情精心营造一篇文章之后,自然希望得到肯定,这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和肯定,能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批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心灵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批改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1.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越详尽细致,教师情感投入越多,学生收获就越大,也越有益于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就越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
  2.批改中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无论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开头结尾,过度照应,甚至某一句话,教师都应本着“多赞扬少批评”原则,热情的加以褒奖。不足之处批语尽量委婉亲切,多用商量讨论口吻,评语书写工整,使学生觉得“作有所成”,教师和蔼可亲,从而“亲其师,善其道”,充满写作欲望。
  3.尽量用面批,这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最好的形式。教师边问边改边讲,学生边答边看边想,师生共同讨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
  三、作文讲评中的情感培养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的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能对写作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感情,总得有点成就感的激励和期待。作文讲评由于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除了讲评一些普遍意义上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外,还应善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1.在讲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潜能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在讲评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2.在讲评阶段,老师“下水”作文的朗读评析,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老师“下水”作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近体效应”,既觉得有趣,又感到具体实在,从而在敬佩信服老师的写作能力之余,从情感上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叶圣陶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情感贯穿于写作的始终,是作文的血脉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写作前的指导,写作后的批改和讲评三个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并使之与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融为一体,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
其他文献
古文、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丽文化中内容最丰富、思想最深刻的宝贵遗产。搞好中学文言文教学,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弘扬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义不容辞的义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始终是许多教师的一块“心病”,由于传统的“串讲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对文言文总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畏惧和厌烦情绪。为了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我们对此展开了相关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说得准、读得美、写得活、悟得深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元素 课堂效率  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怎样才能让这一理念走进课堂,并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课堂和谐美  在语文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人性化的教学观念,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轻松和谐的氛围,建立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同仁们应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者,我分享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方式,愿和大家共勉。  小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堂专注,课后复习,这些
1.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推翻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
摘 要: 文章从课程理念出发,分析如何运用阅读场景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阅读综合素养,建构高效阅读课堂。  关键词: 场景运用 内涵解读 高效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从教材内涵和学情的要求出发,利用有效的学习场景,激活学生阅读欲望,引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文本研读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