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下,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及自主能力的发展是当前课程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视角出发,就如何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重点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其中核心的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即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依赖于教师或者只会解题,却无法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以往侧重课堂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变革与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课前自主预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课前自主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教学流程,其设计的科学性不仅是构建有效数学课堂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同样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从课前预习这一最初的教学环节出发,为学生科学地设计一些自主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待学习的数学新知,明确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知识点等相关情况。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之前,为了使学生在课下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深入预习,可以转变以往直接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审读”的预习方式,灵活地利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针对“时、分、秒”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灵活地应用图片、视频或动画等多种资源载体形式,借助视频展示、动画演示或者直观的钟表图片,可以提前调查和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的一些钟表方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课前预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最终可以使他们在观看这些精简化、趣味化的微课视频课件内容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他们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
   二、加强课中教学指导,引导自主进行思考
   课中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答疑解难,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增长以及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教学环节。基于以往侧重讲授或灌输的教学模式,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也不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动性的发挥。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必须加强小学数学课中教学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与分析,尤其是可以灵活地运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充分强化学生在课中的主体学习地位。
   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利用七巧板拼接成的各种模型的图片或者生动、形象的七巧板玩耍视频,或者直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如何利用七巧板来自主拼接成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模型。通过这种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或者课堂演示操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他们对七巧板拼接操作活动产生强烈兴趣后,教师可以趁机导入本堂课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思考如何拼接成其他的模型,看看谁能拼出来最多的模型。通过这种模型的构建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升了整堂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满足自主学习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单纯依靠课前学习或课中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课下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具体就是针对性地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宜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的时候持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而考虑到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与差异性,教师在留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采取层次化数学作业设计方式,设计難度、梯度各不相同的作业,同时还要注重结合一些实践作业来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部分知识之后,在为学生留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主调查自己家庭中成员的身高,之后利用统计表的方式将他们的身高绘制出来,看看谁的身高最高,或者可以调查一下自己近3个月的家庭用电量和用水量的变化情况,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绘制出来,并通过与其他学生沟通和交流来评价自己家庭的用电量或用水量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一些节约用电或用水的具体措施。这种课后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喜欢“玩”的需求,同时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提升了他们整体的自主学习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直接关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成败。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期间,可以抓住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与课后作业设计几个环节,为学生设计一些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确保可以借助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以及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以及相关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而在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高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基于此,在分析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培养策略   英语
课堂提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教师提问的问题是否巧妙,是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新课改方向的指引下,小学数学
摘 要: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崭新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事半功倍。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联系教学实际
摘 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计算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增强自身的数学思维,对于掌握计算技巧等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依托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效率和正确率的目的。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阶段;低年级;数学计算
摘 要:以低年级计算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开放练习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多样计算,提升计算能力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计算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的主要途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计算教学,还要从低年级入手,采取适宜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
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正确率,小学是培养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尤为重要.结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参差不齐的原因,通过举例的方法
摘 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依然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小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话题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探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新课标指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背景和目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下称A.baumannii)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及定植于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属于条件机会致病菌。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容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它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感染仅次于假单胞菌。它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性脑膜炎、菌血症、手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