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年初,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中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掀起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热潮。在高职院校里,我院经过三年的大胆实践,通过在高职学生的调查,因地制宜地积极推行“双轨制”体育活动模式,使阳光体育运动在高职学生当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高职 阳光体育运动 双轨制 实践
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今,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就此拉开大、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崭新的一页,显示着学校课外活动春天的到来,对此,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推行“双轨制”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并在高职学生当中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设,作出具有建设性的尝试。
一、高职阳光体育活动的调查
在我院的1000名学生调查中。98.6%的男生和96.4%的女生认为阳光体育活动对人的体格发展很重要,可以增进健康,提高体质;同时有98.3%的男生和89.7%的女生对参加阳光活动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较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课外活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二、双轨制的设计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目标,要培养学生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等。” 如何把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增进学生的体质,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探索的课题。而我校实施的“双轨制”工作模式,则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即以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连接,以社团为依托,把教学、学生、活动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双轨制”中的一条是以教学为主的工作轨道,另外一条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两条工作轨道实现了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扩大交叉,充分融合的工作原则。
以教学为主的工作轨道侧重于体育课堂教学上,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通过体育选项课堂传授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使学生能够学好、用好运动技术技能,为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所设的项目打好基础,保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院级、系部业余体育联赛做好准备;而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侧重于抓人抓事抓活动。在学院学生工作处(院团委)的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学生会所属的各种社团和部门,如学生会中的体育竞赛部,宣传部都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强化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把学生各种体育协会的活动与校园文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为高职青年学生参与学院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也为阳光体育运动中所提倡的健康、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在课堂当中,双轨制的操作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既有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特点,实现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双轨制的实际操作
(一)以教学为主体的工作轨迹。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院体育教学选项课、课外体育社团选修课为平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分列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定和实践。教师进行解答、示范和引导,另外,学院教务处和各系部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结合各专业组的建设和发展,整理修订各专业组三年六个学期体育教学的规划及实施方案,每个学期让体育教师填报工作计划细则,不定期组织教学评估,体育教师则在学生各个体育协会社团的学习当中,挖掘学生体育骨干,逐渐加以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轨道。
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角是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依靠学生,依靠学生体育骨干、学生社团,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会组织中的竞赛部和宣传部的学生参与策划和组织阳光体育运动。这样的运行机制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这一工作轨道的主要环节是学院学生工作处(院团委)发动和组织学生会中的体育竞赛部,并由他们在学院体育教研室的指导下落实、制定本学期各系部体育活动内容,依托学校体育休闲管理专业组的学生,在全院范围内,由各专业、各班级推荐各体育项目的裁判员,由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并且聘请市里有关项目的国家级裁判员到校授课,组建各项体育比赛的裁判员队伍;另外学生会中的宣传工作组,主要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报道,组建体育记者报道组,对每天的比赛进行跟踪报道,定期出版黑板报、简报和摄影作品展、利用校园网、校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地扎根在学生心中。
双轨制的具体操作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学院各社团之间的联系,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全员参与的风气。真正把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践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2007年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教体艺[2007]8号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
[4]教育部 2002年12月 关于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关键词高职 阳光体育运动 双轨制 实践
多年来,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今,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作出决定,在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就此拉开大、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崭新的一页,显示着学校课外活动春天的到来,对此,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大胆推行“双轨制”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并在高职学生当中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设,作出具有建设性的尝试。
一、高职阳光体育活动的调查
在我院的1000名学生调查中。98.6%的男生和96.4%的女生认为阳光体育活动对人的体格发展很重要,可以增进健康,提高体质;同时有98.3%的男生和89.7%的女生对参加阳光活动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较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课外活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参与态度。
二、双轨制的设计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目标,要培养学生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等。” 如何把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增进学生的体质,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体育教师在探索的课题。而我校实施的“双轨制”工作模式,则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即以教学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连接,以社团为依托,把教学、学生、活动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双轨制”中的一条是以教学为主的工作轨道,另外一条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两条工作轨道实现了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扩大交叉,充分融合的工作原则。
以教学为主的工作轨道侧重于体育课堂教学上,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通过体育选项课堂传授各运动项目技术、战术,使学生能够学好、用好运动技术技能,为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所设的项目打好基础,保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院级、系部业余体育联赛做好准备;而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侧重于抓人抓事抓活动。在学院学生工作处(院团委)的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学生会所属的各种社团和部门,如学生会中的体育竞赛部,宣传部都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强化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把学生各种体育协会的活动与校园文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为高职青年学生参与学院的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也为阳光体育运动中所提倡的健康、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在课堂当中,双轨制的操作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既有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特点,实现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双轨制的实际操作
(一)以教学为主体的工作轨迹。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组织,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院体育教学选项课、课外体育社团选修课为平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分列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定和实践。教师进行解答、示范和引导,另外,学院教务处和各系部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结合各专业组的建设和发展,整理修订各专业组三年六个学期体育教学的规划及实施方案,每个学期让体育教师填报工作计划细则,不定期组织教学评估,体育教师则在学生各个体育协会社团的学习当中,挖掘学生体育骨干,逐渐加以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轨道。
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角是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依靠学生,依靠学生体育骨干、学生社团,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会组织中的竞赛部和宣传部的学生参与策划和组织阳光体育运动。这样的运行机制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工作轨道。这一工作轨道的主要环节是学院学生工作处(院团委)发动和组织学生会中的体育竞赛部,并由他们在学院体育教研室的指导下落实、制定本学期各系部体育活动内容,依托学校体育休闲管理专业组的学生,在全院范围内,由各专业、各班级推荐各体育项目的裁判员,由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并且聘请市里有关项目的国家级裁判员到校授课,组建各项体育比赛的裁判员队伍;另外学生会中的宣传工作组,主要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报道,组建体育记者报道组,对每天的比赛进行跟踪报道,定期出版黑板报、简报和摄影作品展、利用校园网、校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地扎根在学生心中。
双轨制的具体操作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学院各社团之间的联系,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全员参与的风气。真正把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践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2007年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教体艺[2007]8号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
[4]教育部 2002年12月 关于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