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出现土地流转方式的多元化等各种趋势。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更好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流转方式;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点,同时,土地的生产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改善,农业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所以为了克服生产效率低这一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创新项目被逐渐运用于土地流转改革的实践当中,并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方式
1、现状
1.1 土地流转的过程更加市场化现今,农村土地流转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业进行开发,直接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项目中,使得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土地流转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土地流转的价格更加合理。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价格会随着粮食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土地流轉的价格还会受到企业对流入土地经营的效益这一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制定价格的方式与一次性商定好固定价格的方式相比,会更加合理,也更有效确保农民对土地的长远收益。
1.3 土地流转的工作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也在不断趋于规范化和现代化。村集体和地方政府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进行合同签订、项目的协调与宣传等工作,最后完成土地的转出过程,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代化与规范化的最重要就体现在合同签订上。
1.4 土地流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些流转方式主要有出租、互换、转让、委托第三方经营、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甚至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实行了土地季节性流转、土地信托等土地转让方式。
2、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2.1 转包。是指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农户经营,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2.2 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2.3 出租。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2.4 入股。指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它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组成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2.5 其他形式。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机动地等实行招标流转等。
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监督不力
农民对承包土地使用权流动有利于农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认识不足。农民宁愿将自己的土地撂荒或将土地委托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耕种,也不愿意流转。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片面强调量的增加,忽视了对入驻企业的评估,引进的业主不能很好的履行合同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没得到科学配置,影响了土地的有效流转,破坏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2、流转风险大且形式单一
一方面由于农业项目受市场行情、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的极端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使得项目效益与预期收益差距大,实施项目的业主或企业血本无归,导致土地流转失败,给农民造成损失。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单一,大部分流转是农户间自发进行,流转双方大多是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内部的私下流转,自行无偿转让或委耕给本村农户,流转布局过小、过散。
3、流转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目前流转大多采取“口头协议”,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或契约来规范业主与土地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造成承包关系混乱,流转工作无序。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唯一的社会保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到位。
三、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虽然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产权代理人或主体的不明确目前,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代理人或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明确,使得利益的主体出现了虚化的现象,与农业发展市场化的要求不适应。
2、土地流转的形式过于分散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农业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流转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但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农村土地的流转都是停留在分散经营的小规模模式,造成了土地经营的效益低下。
3、土地流转的无序性土地流转工作要顺利开展,关键就是要提供准确和高效的土地流转方面的供求信息,同时这也是农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内在要求。
4、流转过程中的保障体系不先进。由于国情决定的现今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很搭程度上并不够完善有力,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保障体系并没有完全的将其覆盖,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不足,所以流转土地的农民也没有社会保障做其后盾。
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宣传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农民增收和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2、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权利尽管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农村土地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但由于土地管理的不合理,容易造成政治、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方面的损害,而土地治权的结构能为保护和实施土地产权关系在制度方面提供了保障。因此,要明确好三者间的关系,处理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关系,从而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3、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单位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全县土地流转的咨询服务、监管、信息收发、档案管理等工作。及时汇集委托流转和受让信息,掌握和储备可流转数量,发布流转信息;促进流转双方达成意向,业主资质审查,帮助办理有关流转手续,做好合同的鉴证,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实施监督和管理,并及时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等。
4、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必须严格控制土地的流向,避免耕地资源的流失,严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补偿机制,严厉制止各种强占与寻租行为,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对放弃土地的农民应该在身份平等和社会保障方面提供援助,避免土地流转与集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垄断,有必要对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身份、方式与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并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税收调节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实行徒弟流转可以更好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有力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必须不遗余力的紧跟党的步伐,切实完善该制度,要加大宣传教育,消除民众思想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不足,从而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黄英.交易成本和农地使用权流转组织形式的选择[J].理论学,2010(09):37-41
[3]陈万良.基于制度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J].农村发展,2009(03):66-69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流转方式;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的实施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点,同时,土地的生产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改善,农业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所以为了克服生产效率低这一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这一创新项目被逐渐运用于土地流转改革的实践当中,并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方式
1、现状
1.1 土地流转的过程更加市场化现今,农村土地流转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目前,很多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对农业进行开发,直接参与到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项目中,使得农业生产效益以及土地流转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 土地流转的价格更加合理。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价格会随着粮食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土地流轉的价格还会受到企业对流入土地经营的效益这一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制定价格的方式与一次性商定好固定价格的方式相比,会更加合理,也更有效确保农民对土地的长远收益。
1.3 土地流转的工作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也在不断趋于规范化和现代化。村集体和地方政府会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进行合同签订、项目的协调与宣传等工作,最后完成土地的转出过程,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现代化与规范化的最重要就体现在合同签订上。
1.4 土地流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近几年来,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些流转方式主要有出租、互换、转让、委托第三方经营、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甚至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实行了土地季节性流转、土地信托等土地转让方式。
2、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2.1 转包。是指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农户经营,是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2.2 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将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2.3 出租。是指承包方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2.4 入股。指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它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组成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2.5 其他形式。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机动地等实行招标流转等。
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监督不力
农民对承包土地使用权流动有利于农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符合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认识不足。农民宁愿将自己的土地撂荒或将土地委托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耕种,也不愿意流转。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片面强调量的增加,忽视了对入驻企业的评估,引进的业主不能很好的履行合同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没得到科学配置,影响了土地的有效流转,破坏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2、流转风险大且形式单一
一方面由于农业项目受市场行情、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两年的极端气候条件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使得项目效益与预期收益差距大,实施项目的业主或企业血本无归,导致土地流转失败,给农民造成损失。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以转包为主,流转形式单一,大部分流转是农户间自发进行,流转双方大多是亲戚、朋友或相互关系较好的,内部的私下流转,自行无偿转让或委耕给本村农户,流转布局过小、过散。
3、流转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目前流转大多采取“口头协议”,没有通过流转合同或契约来规范业主与土地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造成承包关系混乱,流转工作无序。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唯一的社会保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到位。
三、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虽然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农民的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这项工作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产权代理人或主体的不明确目前,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土地的代理人或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明确,使得利益的主体出现了虚化的现象,与农业发展市场化的要求不适应。
2、土地流转的形式过于分散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农业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流转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但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农村土地的流转都是停留在分散经营的小规模模式,造成了土地经营的效益低下。
3、土地流转的无序性土地流转工作要顺利开展,关键就是要提供准确和高效的土地流转方面的供求信息,同时这也是农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内在要求。
4、流转过程中的保障体系不先进。由于国情决定的现今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很搭程度上并不够完善有力,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保障体系并没有完全的将其覆盖,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不足,所以流转土地的农民也没有社会保障做其后盾。
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宣传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农民增收和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2、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权利尽管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我国农村土地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经济功能,但由于土地管理的不合理,容易造成政治、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方面的损害,而土地治权的结构能为保护和实施土地产权关系在制度方面提供了保障。因此,要明确好三者间的关系,处理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关系,从而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3、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单位抽调专人组成,负责全县土地流转的咨询服务、监管、信息收发、档案管理等工作。及时汇集委托流转和受让信息,掌握和储备可流转数量,发布流转信息;促进流转双方达成意向,业主资质审查,帮助办理有关流转手续,做好合同的鉴证,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实施监督和管理,并及时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等。
4、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制度保障。必须严格控制土地的流向,避免耕地资源的流失,严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补偿机制,严厉制止各种强占与寻租行为,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对放弃土地的农民应该在身份平等和社会保障方面提供援助,避免土地流转与集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垄断,有必要对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身份、方式与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并建立相应的规范机制,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税收调节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实行徒弟流转可以更好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有力提高农民收入,所以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必须不遗余力的紧跟党的步伐,切实完善该制度,要加大宣传教育,消除民众思想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不足,从而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黄英.交易成本和农地使用权流转组织形式的选择[J].理论学,2010(09):37-41
[3]陈万良.基于制度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J].农村发展,2009(0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