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刊时文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浙江地区,目前大部分的高中英语课堂,都是使用人教版的教科书,课堂教学以教授教材内容为主。但是旧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完全投入教和学,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外,在高考卷中,有较多的文本材料来自外文报刊。在这样的背景下,恰当地引用外刊时文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很有必要,也能更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外刊时文阅读;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褚斌艳,浙江省平湖中学。
  在阅读教学中,“词汇问题、理解问题、思维问题”是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任务(邓北平,2006),但是目前课堂中使用的旧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于目前的高考来讲相对简单一些,内容也比较老旧,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而在最近几年的浙江卷中,阅读理解题和完形填空题,大多数文本来自外刊,语言地道,思维清晰。学生在高考卷中遇到此类不熟悉的阅读材料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下降,导致失分严重。而这些光是靠阅读理解题的练习来增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的各层面的阐释,体现了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水平。同时,新课标还指出,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拓展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要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语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张丽莉,2018)。学生通过阅读语篇,获取和处理信息。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外刊时文资源呢?
  一、外刊时文的挑选原则
  浙江高考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题主要为人与自我(生活学习);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这样几个话题,涉及人物介绍、社会文化、科普说明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挑选的外刊时文也应该是从这几方面着手。如,2020年1月的浙江卷中,阅读理解A篇和C篇,以及完形填空,都是讲述人与自我这个话题的;阅读理解的B篇以及七选五,都是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语法填空涉及的是人与社会这个话题。所以,从高考实际来看,多关注这三类话题的文章,是教师在外刊时文的挑选上需注意的。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人教版的教材,找一些和单元配套的话题,作为同步的课外补充。如,人教版选修六 Unit 1的using language部分,介紹的是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教师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官网找到一些和该博物馆有关的新闻,或者小故事。
  在外刊时文的收集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线资源,如Reader’s Digest官网,还有一些微信公众号也是很好的材料来源,也可以参考近几年来浙江卷的题目出处。如2020年1月的浙江卷,阅读理解A篇,选自尤多拉·韦尔蒂自传《一个作家的开端》,原文收录在2000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 Free-Response Questions中。我们可以在secure-edia.collegeboard.org这个网页上找到相关信息。据此,我们也可以在该网页搜索更多的文章。阅读理解B篇取材于New York Times,有改编;C篇选自网站Psych Central;而七选五选自British Council网站。
  二、基于外刊时文的阅读教学实践
  1.放眼全局,宏观把握外刊时文。外刊时文的阅读和其他文本形式的阅读教学,在总体的阅读方法上是一致的。首先应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段落间的关系。
  (1)如果有标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先紧扣文章标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理解打好基础。
  (2)借助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联系上下文逻辑,进行有效阅读。例如,可以这样提问: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还有,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等等。
  【教学片段1】
  提供学生一篇选自The Economist的时文,主要讲述的是无现金社会:“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在课堂上让学生通篇阅读之后,教师进行提问:What is the purpose of Paragraph 1?学生经过讨论之后,会注意到该题问的并不是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而是文章第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解题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第一段写在此处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话题:to introduce the main topic of the text.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文章的基本结构也就出来了。
  (3)从宏观上来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目的。主题是语篇的灵魂,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教育部,2018)。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推测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共情。如,教师可以提问: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 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教学片段2】
  还是无现金社会这篇文章,教师提问: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cashless economy? 在读完整篇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找到能够体现作者态度的词句,从而得出作者是“支持的”态度,选择supportive这个选项。
  也可以鼓励学生和同学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在思想的碰撞中,升华语篇内涵。
  2. 聚焦局部,微观分析外刊时文。(1)在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猜测生词或代词的指代。外刊时文的语言相对都是比较地道的表达,不容易产生歧义。   【教学片段3】
  授课教师提供一篇外刊时文,是关于日本为了备战2020东京奥运,让员工在家上班的一则新闻。在原文第一段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Officials also hope that promoting working from home during the Games will encourage a more easy-going approach in a country known for its cases of karoshi, or death from overwork.教师提问What does the word “karoshi” mean? 此处结合karoshi这个单词后面的or,可以得到提示,该单词的意思应该和death from overwork接近,也就是“过劳死”。学生从此类题目中也可以扩展得出,在阅读理解中,还会有哪些标志性的表达可以提供猜测词义的解题依据。
  借助长难句的讲解,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信息。
  【教学片段4】
  授课教师提供关于女排十一连胜的一篇外刊时文,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Never giving up, especially in adversity, that’s what the spiri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means.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搞清that的指代,学生对于该句的理解应该问题不大。所以,当问到 What does the spirit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mean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时,学生可以找到相关信息——never giving up,也就是sticking to the end.
  多阅读外刊时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的理解。
  (2)回顾全文,赏析语言特色。语言特色是文章特色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赏析外刊时文的语言特色,有助于学生内化习得的词汇知识。
  3. 课后通过微课讲解易错题,综合宏观和微观视角,使分析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教师在制作微课前,事先需要统计学生错误较多的题,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以便在讲解时更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时间当堂阅读,不但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同时也可以通过限时的阅读,慢慢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三、资源的二次应用
  一篇好的外刊时文,如果只是作为阅读的文本来处理,就有点儿太浪费了。所以,在阅读课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摘录整理,包括词汇和句子等。
  由于外刊时文结构清晰,主题明确,所以教师还可以将之改编成阅读理解题的七选五,这一步可以在第二步,也就是课堂的阅读指导之前进行。
  【教学片段5】
  还是之前提到的日本备战奥运的那篇文章,将其中的5个句子挖空,并提供7个选项,其中两个为无关项或迷惑项,以供学生选择。这样的练习之后再进行课堂阅读,学生会更容易理清文章的逻辑。改编如下:
  ...Stay home.
其他文献
徐州城郊有条王府街,名字叫得气派,街上住的却多是些平民百姓,贩夫走卒。街东头有家铁匠铺,替人打些农具,手艺倒还过得去。店主是个黑瘦汉子,孤身一人,不善言辞,整日只顾着闷头干活。  铁匠铺隔壁住着卖豆腐的刘氏母子,孩子才七八岁,叫大诚。据说男人出门讨生活,经年杳无音讯,丢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这刘氏虽说日子艰苦,对孩子管教却甚严,平日里礼仪周全,衣裳虽简朴从不邋遢,更不许孩子人前摘帽脱鞋,行为不端。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助于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魏海丽(1977.09-),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征和英语学习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创立个性化的综合评价模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文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课后作业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分层教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写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不过目前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常常会发生写作错误问题。本文从高中生英语写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来达到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错误成因;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柳艳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一、高
【摘要】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广大高中英语教师都意识到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以有效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而翻转课堂就是一种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基于翻转课堂可有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文章简要介绍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与传统课堂的区别,針对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翻转课堂  【
【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是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制定更加有针对性教学措施的重要前提,能够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起着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英语认知,并产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重视起教学评价在推动教学效率提升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遍!三遍!三遍!这事儿大家都懂的!可是为啥非得说三遍呢?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是日本ACG界的专利吗?是尼采的哲学思想吗? NO! “三遍”这个梗,绝对是我国诗人玩剩下的!  最童真——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世上本没人记得这只鹅(是炖是烤),一个七岁的孩子说了三遍之后大家便記住了它最美的那一刻。  最悲情——《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
【摘要】英汉翻译过程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上的转变,与之更为相关的是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本文在对《闲情偶寄——歌舞》小节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歌舞》部位于《闲情偶寄》的声容部,该小节主要讲述了女子在演戲时即歌舞时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形合意合以及文化负载词作为理论基础,对声容部中歌舞小节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英汉对比;形合意合  【作者简介】张萌(
【摘要】我們处在一个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时代,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保障课堂质量。  【关键词】广泛关注;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甘伟,江西省赣州
【摘要】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所占地位比较高。在英语教学中,多会选择“知识传授”等方法作为教学手段,尤其是在Story time模块的教学中,老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学生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情境教学法受到重视。情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