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园本教材编写中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国际教育园南区在石湖风景区内,具有丰富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人文景观等吴地文化的旅游资源,编写文化旅游园本教材是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和弘扬吴地文化的有效载体。教材编写必须遵循六个结合原则,内容设计需要对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分类。需要针对园内职业院校集中的特点,在突出旅游性的同时凸显职业性。
  关键词:苏州国际教育园;文化旅游;教材;园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72-04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初,苏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实施意见》,推行“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的发展方式,将文化元素与旅游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业态、旅游业态。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这是我国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随即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将安徽省、西安市和苏州市作为推广研学旅行工作的试点。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强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苏州国际教育园从南北两面夹抱着石湖,石湖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它是绣工大师沈寿家园和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成大隐居地双料遗址。更有南朝史学家顾野王文化遗址、吴王拜郊台、吴王井、藏军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优美景观。园内职业院校集中,苏州科技学院的“师陶园”;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吴文化园;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图书馆是“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的代表作,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园思想,蜚声海内外;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半湖观鱼”;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模拟病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半湖碧玉”的渔庄;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茶艺馆、“苏扇制作和传习中心”等均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人文景观等吴地文化的旅游资源。园内职业院校众多,丰富的教育元素更是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
  整合苏州国际教育园中具有人文价值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对园内的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历史名人等吳地文化进行恰当分类,编写出符合园内学生认知需求和学习规律的旅游文化本土化园本教材,不仅能为师生提供探寻地域文化并在探寻过程中传承和弘扬吴地文化的载体,得到吴文化的熏陶,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也为学生的研学旅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教育园南区在石湖景区内的优势,把石湖的辉煌融入园本教材系列,形成配套的旅游读本,可以为园内外师生乃至广大市民提供文化旅游读本,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价值,打响“游学国教,筑梦石湖”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园本文化旅游教材的定位和编写原则
  为了编写园本教材,首先必须对教材有清晰的认识。“教材通常被认为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素材、材料或手段。”[1]本文所指的教材采用此观点,把素材的教材化作为教材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就旅游文化本土化的园本教材而言,对教材必须准确定位,即既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又可作为其它专业学生的选修材料,亦可是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的课外读物,更是学生研学的重要资料。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一)准确性与成熟性结合的原则。准确性是教材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不管编写什么教材,教材一旦失去了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正确性,内容的不正确也就失去了作为教材的资格。特别是文化旅游史料的准确性决定了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基点。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选入教材的内容,原则上要求是研究相对成熟的,即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的内容才适宜编入教材,这样的教材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二)客观性与可读性结合的原则。本教材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和传播旅游和科学文化知识,使他们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教材与论文不同,不能掺杂主观的色彩,主观因素的支配会影响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入手,强化亲和力,增强可读性。特别是注重选择学生易于理解、感悟和体验的内容,因为“文化旅游的本质是学习和体验的过程”。[2]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原则。教材既要通过教育园园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现吴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又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研学真正达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又要把教育园内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人文景观等吴地文化元素成为广大市民旅游文化读本的有用载体。
  (四)针对性与创新性结合的原则。教材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在传承和弘扬吴地文化中发挥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实践,使学生通过教材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创新潜能得到培养和挖掘,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五)知识性、趣味性与能力培养结合的原则。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需求和学习规律,体现趣味性,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从感官视觉上能吸引学生,达到趣味盎然的效果。而且要将知识性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爱家乡、爱教育园的真挚情怀,并能帮助学生了解和正确认识国际教育园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凸现教育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功能。
  (六)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教材应能体现课内外相结合的特点,从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能够充分把握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相得益彰。
  必须指出:考虑到学生研学的需要,在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处理上,需要突出学生的“体验”,即安排必要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科教文化旅游景点观赏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更深地品味吴文化的魅力。在更好地了解园内院校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放松心情,放飞理想,并续上苏州文化匠师的绵长文脉。
其他文献
摘要:苏州的劳动教育以朴素、低调、坚韧的样态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长期以来,苏州的劳动教育坚持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劳动情感;在基地活动中开展劳动实践,获得职业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操作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在特色建设中涵育劳动素养,优化劳动品质,逐步走向新常态。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样态;文化积淀  中图分类号:C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如何向教育智库转型是目前教育研究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共建“南京教育智库”暨“新時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使命以及现代教育智库的定位与特点、研究内容与工作重点、发展与期待等议题展开讨论,对南京教育智库建设与新时代教科研品质提升有很大的助益。  关键词:南京教育智库;基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转型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27-03  沈柏平,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苏派盆景造型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WBFF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区执委、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赏石分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培训中心技术总监、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等。创办现代盆景俱乐部,任董事兼技术总监。受聘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
摘要:通过概述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内涵和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和结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结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102-0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初次就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可以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带得走的学习能力。以《黄鹤楼送别》教学为例,课前运用思维导图预学,可以呈现已知与未知;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研学,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课后运用思维导图延学,可以建构整体知识框架。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
摘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从培养形式、课程建构、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实施等方面不断拓展校企沟通渠道,共建基地,提升质量,打造令学生终身受益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63-03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
摘要: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层原动力,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凝聚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通过聚焦“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助推“三段五步式”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涵养大气”的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践行“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学校文化理念。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观;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赋能,赋予“能量”与“能力”之谓也。学校秉持“人”“暖”“林”三字管理秘诀,从生态、生机、生长三方面着力,通过文化愿景培塑、机制平台优化、课题项目卷入等路径,实施“赋能型”管理,将为学校教育、师生发展赢来更多生机。  关键词:文化赋能;愿景赋能;自我赋能;赋能他人;项目赋能;科研赋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A-0037-03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诵读经典、研读经典、品读经典、赏读经典等策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兴趣,提升学生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审美理想的审美素养,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民族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为本”的班级环境创设,要求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珍视环境独特的价值,追随儿童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捕捉幼儿经验,结合课程建设,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开放式、动态化、互动性的环境,让儿童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与环境产生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儿童为本;班级环境;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0.617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