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已成为广大公共文化工作者一个难题。鉴于此,本文就有效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展开探索,指出了政府积极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和政企积极互动是关键,同时也满足了当下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要求。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企业;文化产业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30-2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公共文化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文化为力量,凝聚核心价值,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就目前而言,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大,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府积极作为,夯实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三重要件”
要切实做到和做好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加强和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此,各级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做到本分工作到位不缺位,切实抓好影响和制约基层公共文化的基础关键环节,突出并着力抓好优厚文化发展扶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文化服务平台三大工作,从而夯实企业参与共建群众共享公共文化的基础要件。
优厚文化发展扶持,稳定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供给,为文化企业实施的公共文化项目和在公共艺术空间组织和策划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给予适当补贴。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供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公共文化的共享选项,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保障。
健全文化服务平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来源供给。积极搭建和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点对点的帮助各文化企业扩大经营面积、扩充业务领域、优化市场服务,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优化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良好企业活动环境。
二、企业积极参与,实现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三重转变”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文化馆、图书馆和各镇街综合文化站等不多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基层群众能够共享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量、供给形式和文化内容、供给水平都相当有限,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与视角,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和地域差异,大胆改革创新工作,引导、推动、吸引更多的社会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由公益性文化单位单一供给、内容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从而成功实现了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三大深刻转变”。
供给主体实现从“政府买单”到“社会共建”的深刻转变。整合利用区内文化企业资源,依托于数量较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极大的改善和拓展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构成,即由原来的政府投入买单为主转变为政府与社会文化企业共同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单位也由原来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和文化站的单一提供,改变为如今区域内文化骨干企业的共同参与提供。
供给内容实现从“单一匮乏”向“多元丰富”的深刻转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由原来不多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简单提供图书阅读、开展演出展览等形式,拓展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以派发文化场所的优惠券、举办文化节会、组织培训讲座、提供艺术体验互动、提供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等活动形式,从传统的图书、演出、展览等行业延伸到时尚的艺术、动漫、游戏、设计、节会、数码等行业,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的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服务更亲民,成功实现让共享更多元、群众得实惠、政府减负担。
三、政企积极互动,收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三重双赢”
通过推进参与企业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到政府与企业的有机互动,在进一步有效满足和不断丰富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从而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三重“互促双赢”效应。
在文化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通过推动企业参与共建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既提高了群众文化素养,同时也显著助推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从而实现了保障和丰富群众基本的文化民生需求,繁荣全区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同发展共进步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2013年以来,政府先后为文化企业低价或免费提供了很多文化设施,减免各类税来吸引多家文化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根据不完全统计,很多文化企业积极参与面向基层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先后共计送演出电影多场,举办了各类讲座和报告、发放群众优惠购书券、免费借书卡、免费听课卡。优质、便捷、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成功吸引和集聚了广大群众百姓。
在文化事业得到繁荣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共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与市场品牌形象,也培育了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从而促进了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文化产业也因之得到快速发展。在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的吸引之下,一方面,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先后入驻地区开拓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文化创意企业也得到快速成长。在进行各种重大文化节会的同时,也会吸引到国内外企业(机构)、游客的参与,增加该地方的经济收入,新兴企业的创建与扩大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开拓了文化市场的广阔空间。由于实施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扶持举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累计突破以前的成就,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也越来越高。不仅形成了企业积极全面参与共享共建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局面,而且不断创建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使文化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无疑是为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职能,实现“政府积极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和政企积极互动”的新局面,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真正打造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群方位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丁建惠.文化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创新与实践[J].剧影月报,2013,(06).
[2]林敏娟;贾思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企关系构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3]王林.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建设[J].重庆行政,2008,(03).
[4]施雯.浅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9).
作者简介:
李小汶,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企业;文化产业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30-2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公共文化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文化为力量,凝聚核心价值,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就目前而言,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大,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府积极作为,夯实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三重要件”
要切实做到和做好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加强和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为此,各级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做到本分工作到位不缺位,切实抓好影响和制约基层公共文化的基础关键环节,突出并着力抓好优厚文化发展扶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文化服务平台三大工作,从而夯实企业参与共建群众共享公共文化的基础要件。
优厚文化发展扶持,稳定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供给,为文化企业实施的公共文化项目和在公共艺术空间组织和策划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给予适当补贴。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供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公共文化的共享选项,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保障。
健全文化服务平台,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来源供给。积极搭建和完善各类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点对点的帮助各文化企业扩大经营面积、扩充业务领域、优化市场服务,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优化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良好企业活动环境。
二、企业积极参与,实现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三重转变”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文化馆、图书馆和各镇街综合文化站等不多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基层群众能够共享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量、供给形式和文化内容、供给水平都相当有限,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与视角,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和地域差异,大胆改革创新工作,引导、推动、吸引更多的社会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由公益性文化单位单一供给、内容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从而成功实现了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三大深刻转变”。
供给主体实现从“政府买单”到“社会共建”的深刻转变。整合利用区内文化企业资源,依托于数量较多的文化企业,通过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极大的改善和拓展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构成,即由原来的政府投入买单为主转变为政府与社会文化企业共同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单位也由原来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和文化站的单一提供,改变为如今区域内文化骨干企业的共同参与提供。
供给内容实现从“单一匮乏”向“多元丰富”的深刻转变。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由原来不多的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简单提供图书阅读、开展演出展览等形式,拓展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以派发文化场所的优惠券、举办文化节会、组织培训讲座、提供艺术体验互动、提供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等活动形式,从传统的图书、演出、展览等行业延伸到时尚的艺术、动漫、游戏、设计、节会、数码等行业,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的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服务更亲民,成功实现让共享更多元、群众得实惠、政府减负担。
三、政企积极互动,收获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三重双赢”
通过推进参与企业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到政府与企业的有机互动,在进一步有效满足和不断丰富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从而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三重“互促双赢”效应。
在文化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通过推动企业参与共建共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既提高了群众文化素养,同时也显著助推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从而实现了保障和丰富群众基本的文化民生需求,繁荣全区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同发展共进步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2013年以来,政府先后为文化企业低价或免费提供了很多文化设施,减免各类税来吸引多家文化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根据不完全统计,很多文化企业积极参与面向基层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先后共计送演出电影多场,举办了各类讲座和报告、发放群众优惠购书券、免费借书卡、免费听课卡。优质、便捷、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成功吸引和集聚了广大群众百姓。
在文化事业得到繁荣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共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践行社会责任担当、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与市场品牌形象,也培育了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从而促进了文化消费的持续增长,文化产业也因之得到快速发展。在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的吸引之下,一方面,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先后入驻地区开拓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文化创意企业也得到快速成长。在进行各种重大文化节会的同时,也会吸引到国内外企业(机构)、游客的参与,增加该地方的经济收入,新兴企业的创建与扩大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开拓了文化市场的广阔空间。由于实施采取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扶持举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累计突破以前的成就,文化创意产业年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也越来越高。不仅形成了企业积极全面参与共享共建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局面,而且不断创建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使文化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无疑是为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职能,实现“政府积极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和政企积极互动”的新局面,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真正打造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群方位文化服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丁建惠.文化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创新与实践[J].剧影月报,2013,(06).
[2]林敏娟;贾思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企关系构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3]王林.新时期的基层文化建设[J].重庆行政,2008,(03).
[4]施雯.浅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9).
作者简介:
李小汶,东莞市桥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