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人类表情达意、相互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来的“听”和“说”合并为“口语交际”,确立了培养中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好自己的口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呢?
一、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现行苏教版教材在每一册都安排有三次的口语交际内容,并为每次活动提供了一个话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启发,引发学生说话的激情,让他们学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其次,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心理负担、能激发他们说话欲望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三,确立每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确立话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有话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除了教材编排的那两三个必练话题之外,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来设计话题,如“如何看待网上交友”、“你对选拔‘超女’、‘快男’现象的看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贴近他们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激发说话的欲望。
最后,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把具体的交际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组织表达。性格外向的学生容易滔滔不绝,而性格内向的却害羞不敢开口,造成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安排学生逐个上讲台和大家交谈,也可以让学生就所确定的话题采取双人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
二、用“三分钟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学校的口语交际课往往被阅读课、写作课挤掉。即使不被占用,口语交际课的课时也极为有限,单靠每个学期三个课时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的。教师可以组织“三分钟演讲”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或按学号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这样的锻炼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有的发挥很出色。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样的长期训练,使学生自然形成说话的强烈的期待心理,一旦有说话的机会,便会积极主动,甚至迫不及待地去说。
此外,还可以安排“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等话题的专题训练。
三、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寻找契机,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除了专项的口语交际训练之外,在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也可利用文本,找准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是现在试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比如,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当中,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曾经到过哪里旅游,并描绘出那里的美景,或是模仿导游进行介绍。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之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此外,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教师都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的语言宜以鼓励、表扬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应该遵循课改新理念,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韦 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呢?
一、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现行苏教版教材在每一册都安排有三次的口语交际内容,并为每次活动提供了一个话题,设计了一定的情境,有的还给予了必要的示范和引导。
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富有活力的课堂。钱梦龙曾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启发,引发学生说话的激情,让他们学会充分地表现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其次,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心理负担、能激发他们说话欲望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三,确立每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确立话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有话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除了教材编排的那两三个必练话题之外,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来设计话题,如“如何看待网上交友”、“你对选拔‘超女’、‘快男’现象的看法”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贴近他们的生活,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共鸣,激发说话的欲望。
最后,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安排训练步骤,把具体的交际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组织表达。性格外向的学生容易滔滔不绝,而性格内向的却害羞不敢开口,造成学生训练机会不均衡的现象。教师要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为完成各自任务积极参与,和谐交流。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安排学生逐个上讲台和大家交谈,也可以让学生就所确定的话题采取双人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
二、用“三分钟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学校的口语交际课往往被阅读课、写作课挤掉。即使不被占用,口语交际课的课时也极为有限,单靠每个学期三个课时的口语交际训练,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的。教师可以组织“三分钟演讲”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或按学号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这样的锻炼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有的发挥很出色。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样的长期训练,使学生自然形成说话的强烈的期待心理,一旦有说话的机会,便会积极主动,甚至迫不及待地去说。
此外,还可以安排“介绍自己”、“口头描述人和事”等话题的专题训练。
三、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寻找契机,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除了专项的口语交际训练之外,在平常的阅读教学当中,也可利用文本,找准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材中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是现在试用的新教材,更是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沃土。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说、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比如,在教学《阿里山纪行》时,要求学生找出“最欣赏的佳句”,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当中,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曾经到过哪里旅游,并描绘出那里的美景,或是模仿导游进行介绍。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之后,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此外,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教师都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的语言宜以鼓励、表扬为主,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应该遵循课改新理念,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