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 开展阅读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要立足儿童视角,首先要立足儿童阅读水平,其次要把脉儿童阅读动力,再次要培养儿童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儿童的语文素养得到高效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5-01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这样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阅读课堂还是教师的主导占据半壁江山,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绕教师的思维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更好的落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阅读教学没有从儿童视角出发,没有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组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谈一谈如何从儿童视角来开展阅读教学。
  一、立足儿童阅读水平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想当然地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来设计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水平被忽略了。在备课时,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师都会安排许多内容,但是在这些内容中,有部分内容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完成的学习目标,这就造成了差生更差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就要立足儿童的学习水平来安排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学得好,学得透。
  比如,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虽然在低年级见识了许多童话,但是却没有去深入解读过这些童话,没有深入了解童话的体裁。因此,对这篇童话的教学,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并了解童话的体裁。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按照这篇童话的篇章结构去仿写一篇其他植物的脱险记,那么这就超出了学生应有的水平。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就要根据大部分儿童的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阅读素养向前发展。
  二、把脉儿童阅读动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等现象都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的持久性也不强,有时候认真听讲只能坚持几分钟。所以,我们只有寻找到儿童学习的兴趣点在什么地方,把脉儿童的学习动力,寻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恰当的手段来开展课堂教学,才能让他们有效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更持久。
  比如,在这一课中,所描绘的就是小稻秧受到杂草的侵扰,最后用除草剂帮它们脱险的故事。在教学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认识什么是喷雾器与除草剂。由于融入了生活元素在里面,学生的兴趣非常浓,都很乐意去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就被调动出来了。在教学时,由于学生对喷雾器与除草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再进入课本学习,学生对于“毛毛雨”、“喷洒”等词语含义就有了一个感性理解。接着,笔者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喷雾器、除草剂,播放农民伯伯在田间喷洒除草剂的视频,并用动画演示杂草从旺盛到衰败,最后死亡的过程。这样,学生对“团团围住”、“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就有了较深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情绪高涨。此时,再回到课文中,带着学生解读文本,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还理解了其中的科学知识。
  三、培养儿童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发现问题,并能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学生能够抓住课文的写作线索,然后提出两个启发性问题:
  1.这一篇童话故事主要给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在这些场景中,都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学生通过阅读之后回答:“这一篇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场景,一是小稻秧被一群杂草欺负,二是除草剂在消灭杂草,三是杂草一个个倒下去之后小稻秧很高兴。”这也是这篇童话的线索。之后,笔者以“气势汹汹”、“蜡黄”、“警觉”、“倒霉”、“倒下”、“高兴”等词语为出发点,让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提问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并挖掘出更深层的意思,学生阅读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中年级语文教学,统编教材将语用训练的关注点放在了词语上。对此,教师可依循统编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的设定要求,巧妙地链接课后习题展开教学,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引领学生提炼资源,在解构中厘清构词规律;聚焦表达,在体悟中洞察表达效果;拓展迁移,在实践中高效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单元要素;提炼资源;聚焦表达;拓展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统编教材较以往的教材,更加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特别编排了习作单元。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习作,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精读课文、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习掌握想象的表达方法,然后通过学习单运用想象的策略,形成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产生表达的兴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设计;想象策略;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目前的阅读课堂存在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缺少关联和过于肤浅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题目、关键句子、写作背景、文本语言和文章内容等设计主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达到传承知识、启迪思想、培养能力的目标。  [关
[摘 要]领会统编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意义,发掘其核心价值的教学着力点,用最适合的方式营造亲子共读、共成长的和谐氛围,能够实现语文素养的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大人一起读”版块的教学应做到:细研读、巧设计、明要求、有展示。  [关键词]亲子共读;语用价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74-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低年级学生要能使用流利的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很多低年级学生喜欢唱读,拖腔拖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面对这类朗读“顽疾”,很多教师也头疼不已。该如何破解朗读教学中的唱读现象呢?现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对策。  一、立足文本,预防唱读  低年级学生唱读的特点,就是不从文本的情感出发,有意拖长声调。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深入
[摘 要]整个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空前高涨,各种学说、各种流派,各说各理,热闹登场,异彩纷呈。但是冷静下来思考,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要找准教学切入点,避免繁文缛节,教师简单教语文,学生简单学语文。  [关键词]教学切入点;小学语文;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1-01  语文教改从研究教师到研究学生
[摘 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微课等整合教学,高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同时将网络信息资源引入课堂,学生通过查找、搜集以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和运用,丰富和拓展了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汉字;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习作指导中,运用范文可以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范文在习作训练的角色不同、特点不同、运用途径不同,其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心理特点和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科学、正确地运用范文,发挥范文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习作训练;范文;仿写;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05-0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以“观察”为主题,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立足起点,明确习作的方向;读写融合,唤醒观察的意识;趣字当先,培养观察的习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79-02  统编教材三年
[摘要]习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他_了》。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明确地指出要表现人物的内心。本次习作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习作要素,可通过激趣导入、寻找方法、巧搭支架、学以致用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课文中学过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