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情境 培养学生数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已经进入到全新的数字化社会,从日常生活的基本买卖到数字电视、电脑的0,1逻辑运算都不开数字。可以这样说,数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表达和交流思想,更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从教材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从头到尾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更为学好各科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培养数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正因为学生的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讲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更要使同学们懂得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怎样用数进行交流和表达,以及学会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然数感这么重要,笔者就来简单地谈谈我是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的。
  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和重视数感
  数的概念和其他的概念一样,其本身是抽象的,小学生的心里和生理特点使得他们掌握和理解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只有多的接触和经历与数有关的情景和实际例子,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去感受和体验数的概念,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数的概念,建立起数感。“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说说自己生活中已经用到的数,如何运用数表达自己周围的人和物。
  例如:在“数的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他们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数数,让他们讲讲自己家的门牌号、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玩具、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他们的身高是多少、他们的体重是多少、他们班有多少个同学等。通过对这些具体数量的体验和感知,使他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建立良好的数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认识大数”的教学时,教师告诉学生北京市的人口数,大概是我们学校师生总人数的几倍;我国的土地面积有多大,约是我校面积的几倍。通过这样的引导性教学让学生观察体会到大数的情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在其头脑中形成对大数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感受周围世界那种数量化的意味,从而逐步感受数。
  二、在数的计算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主动地、自学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然而在我国的小学教学阶段,数的计算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的计算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把发展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去抓。
  1.口算训练是基础,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口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也是人们对数和运算理解的基础训练。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人首先让学生掌握整万、整千、整百和整十的加减法运算,并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归纳口算的技巧;其次让他们再进行非整百和整十的加减法运算。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效果。
  2.估算训练是数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应强化训练
  估算反映了学生对生活实际中数及其大小范围的把握和理解的层次,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且能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例如:在进行“594 206”的计算中,学生可以把它看作“600 200”,这样得出的结果大概是800;“58×31”可看作按“60×30”估算结果,其得数比1800小,也可以按“50×30”估算结果,其得数比1500大。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适当的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在进行数的计算时,要让他们多进行估算,并说明自己估算的合理性和依据。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的除法”时,可让他们先估算出商大约是几十、几百,再进行列竖式计算。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既感觉到了创造的乐趣,也切实了解了计算的定义和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教师一堂课,一堂课地去传授;需要教师一天天辛勤劳动的付出。它在学生心中形成和建立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的过程,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逐步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新时期,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农村教育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但是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背后,由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很好的体现管办分离,导致现在农村大量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长期处于被动发展状态,新的“等、靠、要”思想重新产生,整个学校处于“千校一面”的发展势态,学校缺乏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如何摆脱困境,走出千校一面的发展误区,储蓄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走立意创新,特色发展
主要介绍了立体仓库监控调度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并运用OPC接口技术实现了总线控制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对提高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本文通过阐述军旅歌曲和军人之美的联系,探讨如何利用军旅歌曲来鼓舞军人的战斗意志、培养自豪感、深入了解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追求,利用音乐美学方法对军旅歌曲中所蕴含和体
学生在小学时期的主要目标是探索知识,如果在学习音乐时方向性模糊,那么就会对音乐文化不能产生正确认识,音乐情境下感官接受就会更加困难,学生会在学习音乐时明显感觉困难,
【摘要】本文在对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声乐课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功能得以完善,逐渐掌握一定的生活方式与生产经验,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培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师关注的话题。良好的质疑品质能够为学生学好数学、了解生活、走入社会提供保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紧扣质疑的特点,让学生“愿问”  质疑的特点就是对事物产生好奇,并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有赖于问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