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云南省健康儿童肠道病毒带毒状况调查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n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云南省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带毒情况和病毒型别,并对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type 6, ECHO6)、ECHO25和ECHO11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采集3个内地州(市)6~7个县及5个边境州8~9个县<15岁健康儿童粪便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其中2014年共采集453份(均为单份便,其中内地儿童213份,边境儿童240份),2015年共采集468份(内地儿童195份,边境儿童273份)。

结果

2014年,从内地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EV 20株,分离率为9.39%(20/213),从边境儿童中分离到EV 16株,分离率为6.67%(16/240)。2014年病毒总体分离率为7.95%(36/453)。从病毒型别来看,B种病毒分离率最高(88.89%,32/36),其次为A种病毒(11.11%,4/36),未分离到C种(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和D种病毒。2015年,从内地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EV 13株,分离率为6.67%(13/195),从边境儿童中分离到EV 33株,分离率为12.09%(33/273)。2015年病毒总体分离率为9.83%(46/468)。从病毒型别来看,B种病毒分离率最高(78.26%,36/46),其次为C种病毒(19.57%,9/46)和A种病毒(2.17%,1/46),未分离到D种病毒。两年共从921份粪便标本中检测到EV 82株(分离率为8.90%, 82/921),其中,从内地儿童分离到33株,分离率为8.09%(33/408),从边境儿童中分离到EV 49株,分离率为9.55%(49/513)。82株EV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9株(阳性率为0.98%,9/921),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检测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virus, NPEV)73株(阳性率为7.93%,73/921)。

结论

2014年,内地儿童病毒分离率(9.39%)高于边境儿童(6.67%),而2015年边境儿童分离率(12.09%)高于内地儿童(6.67%),两年的病毒型别均以B种病毒为主。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和肠道病毒D种,云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rgan dose modulation,ODM)技术在女性胸部CT扫描中对乳腺区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需要行胸部CT检查的女性患者112例,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平扫;试验组56例,平扫采用ODM技术。分析两组患者乳腺区域前、左、后、右4个方向的管电流分布情况,评价ODM对乳腺区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
目的研究不同准直器角度对胸上段食管癌病例的剂量影响。方法选择8例胸上段食管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病例设计准直器角度为0°、5°、10°、15°、20°、25°、30°、35°、40°和45°的10个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比较不同角度下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各剂量参数以及总机器跳数。结果通过比较10组不同准直器角度计划的各项指标结果,选取整体表现最佳的20°组和临床上使用较多的0°及45°组
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保乳术后符合EB-PBI条件的20例患者,在四维CT(4D-CT)10个时相上,由同一勾画者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结合术腔血清肿勾画靶区(TB)。以0时相为参考时相,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并将0时相的3D-CRT复制到其余9个时相上。观察呼吸周期中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变化,其中相关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长期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因此,在长期生存的患者中防止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就尤为重要。NF-κB在各种基因转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并与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就NF-κB的结构、激活、功能作一介绍,并对放射性脑损伤及放射性肺损伤中NF-κB的表达变化、调节机制,以及NF-κ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最佳摄影条件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不同的曝光方式,分为自动曝光模式组(AEC)、手动曝光模式组(FIXED),以固定kV、依次改变相应mAs的方式,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各曝光条件下入射剂量(ESD)、剂量曝光指数(DEI)、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最优化试验组参数与回顾组进行辐射剂量及主观评价比较。结果AEC组ESD与kV呈负相关(r=-0.97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和固定野调强(IMRT)技术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剂量学参数、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局部晚期(IIb~IV)宫颈癌患者,其中22例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21例行固定野调强放疗,处方剂量50.4 Gy/28次,比较两组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
目的观察Stattic对乏氧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Stattic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毒性,细胞克隆形成法确定1.0 μmol Stattic对ECA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γ-H2AX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下ECA109细胞中双键断裂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tatti
期刊
目的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库藏气管炎疫苗生产菌株重新鉴定并更名。方法同时培养库藏待检菌株CMCC(B)29108和对照用模式株DSM30007T,比较二者的形态、生理生化、脂肪酸成分等特性,对16S rRNA和rpoB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以及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MCC(B)29108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近,与模式株鲍曼不动
目的调查2011—2015年安阳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相关人肠道病毒B种(HEV-B)病原组成,对柯萨奇病毒B2(CVB2)和柯萨奇病毒B5(CVB5)VP1基因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和半巢式逆转录PCR法对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以及其他肠道病毒进行鉴定,以获得完整的手足口病病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