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朗读教学成为教学中的盲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朗读指导和训练作为亮点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我是根据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文体、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朗读的指导。
  【关键词】朗读 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3-01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在教学中多么重要啊。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朗读,并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根据观察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不重视朗读与朗读的指导,只是一味地为讲课而讲课。特别是在公开课听课中,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让自己的教学计划能顺利完成,一节课当中除了在学习生字时有朗读外,后面的教学会偶尔有集体或小组读一两次或者更少的次数,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以外,都很少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上的指导或点评,也正因为少了朗读所以课堂气氛显得沉闷、不活跃,老师虽然也完成了他的教学计划,但效果并不怎么好,一节课中学生也没有从中学到什么有益于自己今后能运用到的朗读方法。由此看出朗读的指导成为了这些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盲点。
  那么如何让朗读成为教学亮点而不是盲点呢?对于朗读的教学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朗读的指导
  朗读的指导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特别是古文的教学尤为注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新课的学习分时段对朗读进行指导。第一步先教给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比如字音要读准,重音、停顿要体現,语调、语速要合适等基础的知识。第二步是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新课文时,先初步浏览课文,利用工具书把生字拼音解决了。第三步是利用早晚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把握字音准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求他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去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领会文章主旨。
  第二、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朗读的指导
  指导朗读训练要做到形式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根据不同的文体教学生不同的朗读方法指导。比如在教古诗的时候,我经常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配乐读等的方式,甚至还以比赛读或比赛谁先背诵得的形式加强记忆,效果不错。在教散文的时候,我经常采用的是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配乐读等的方式进行指导,比如在《春》这一课的时候,我先让他们听朗读录音,通过听录音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知,然后教他们朗读的基本要领,比如在哪个地方要适当停顿,哪个词节要注意重音,哪个段落的语速要放慢,哪个段落的语调要抒情等。明确之后就“分工合作”,由老师范读第一段,集体读第二段,后面的春风图、春花图、春草图等五幅图分别是小组朗读,最后三段式集体读。在小组读的五个段落中还要比赛哪一组读得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各组互评,共同提高。这样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参与,他们的兴趣就很浓了。最后在分析课文时我又继续适当的范读、引导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整节课体现以读为主,以读来品味文章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
  我在教记叙文、小说、童话、寓言等文体时,如果对话比较多的话,就多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现在我们班学生的朗读兴趣浓了,朗读的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第三、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朗读指导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同学,每个人的性格各异,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自然对朗读的兴趣也不同,所以我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别的朗读指导。比如我们班有个学生胆子大,声音清脆又洪亮,我就找时间来辅导他如何朗读不同的文章,如何注意重音、节奏等,然后再让他去带领全班同学朗读。还有个学生的声音很童稚,就像几岁的小孩子声音一样,所以一学到有关写孩子的文章,比如《金色花》、《散步》里面的孩子角色我就想到要他来表演朗读,而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朗读表演得也很出色,同学们对他也很赞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注重朗读的教学,并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课文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信学生朗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的热情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一节课当中,如果没有朗读的指导或只是一个形式的单调的朗读,学生很容易觉得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朗读效果也必然大降。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朗读的指导只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贯穿于常规的教学当中,学生才能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和训练的基础上慢慢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所以我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的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并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亮点”而不是“盲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2-01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只是肤浅的、片面的,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数学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反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偏重知识量的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测量复杂结构固有频率的新方法。将FBG粘贴在钻台上,通过检测钻台表面的应变变化并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实现对台钻的固有频率的测量,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4-02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本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校所追求的。本文试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对课堂低效作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低效 课堂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6-02  近期,我参加了有关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感触良多,本文试从教与学的角度,浅析部分教师存在的课堂效率不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对策。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本文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46-01  多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主讲,
【摘要】怎样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精神实质,设计新颖、有趣的作业,减少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与宽容,多创设一些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启智的乐园。所以,在设计教学作业时,首先要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作业;其次要改变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习惯及方法,让教学作业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 作业设计 多样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0-0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不能正确解答,有时解题到途中突然卡壳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大多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解决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51-02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