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利用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对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性尝试,探讨该模式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问题的改革效果,思考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这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PBL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24-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出现问题的环境中思考、协作、交流并开展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目前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大、中、小学各层次、多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本研究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PBL教学模式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问题提出
(一)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针对知识性内容做笔记,考试形式也偏重知识性的考察,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形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试时回忆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模式。对于课堂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交流,学生反映自己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中临时安排的讨论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知识、查阅资料,因此对于回答问题有很大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学生回答问题时论证不充分,常常让有的学生觉得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点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由教师进行分析讲授。
(二)PBL教学模式的运用
PBL教学模式典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往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分头查找资源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反复地查找资源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还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1]。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PBL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维持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否克服学生对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消极态度;能否通过小组讨论开展高层次思维和深层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二、研究计划
(一)研究对象
2017级、201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发展心理学课程中参与项目,项目中涉及的学习主题分两次完成。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每组选举组长一名,负责全组的协调工作。
(二)问题设置
发展是个体终生面临的问题,基于PBL教学模式,本研究提出:面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理解出现在个体身上的各种现象。研究具体选取了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个体发展所涉及的8个重要问题,分别是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青少年的怀孕及分娩、成年期的思维方式、成年早期亲密关系的建立。就八个问题所涉及的现象、理论、实验、干预方法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
(三)时间安排
所有任务在2周4次课(8课时)中完成。学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资料查找、小组集中讨论,利用课外时间补充查找资料、分析资料。
三、实施过程
(一)前期知识储备
引入PBL教学模式之前,利用56课时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等形式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二)设置问题
利用1课时介绍问题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工作过程。向全班同学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学习要求。向各组分配专题。
(三)研究问题
从第2课时开始,学生针对所选具体问题进行资料查找、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巡视各组,检查并参与各组的讨论,引导大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工配合解决问题。每次课各组成员组内交流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对照问题解决方案看那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查阅资料以解决,检视小组问题解决进度。
(四)反思总结
各组利用最后一次课总结汇报学习成果。各组学生根据汇报中其他组成员针对本组所提问题在课外继续进行研究讨论,整理完善各组的小组学习结果。
四、反思总结
(一)对整体学习效果的反思
PBL模式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相比于传统讲授法,PBL模式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更大的自由空间,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每一次讨论、每一次任务的完成,学生都会因自己积极主动探寻到的内容、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二)对实施过程的反思
在进行PBL教学模式之前应注意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查找资料的基本能力进行培训。在哪找、找什么、如何找是前期应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研究,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在选题的选取上,本次研究主要由教师决定选题,但个体发展所涉及的问题不仅集中在这几个阶段,也不仅体现在这些问题上。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尽量做到教师推荐选题、学生提出选题、师生共同探讨决定选题。另外,在分组上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将不同宿舍学生分到不同组别的标准分组,后续应考虑将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查找、分析、汇总资料时间长,但汇报时间短,组内学生对本组内容的了解胜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了解。为避免这一情况,可以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人组之间的交流环节。也可考虑在汇报结果前,把本组内容发送给其他组提前熟悉了解各组内容,加强学生对不同内容的掌握。另外对汇报的内容,通过对实施过程的观察,小组成员在讨论阶段能够比较积极地投入讨论中,但在最后的小组汇报中却没能把讨论中的一些观点或具体思考的内容呈现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完整呈现自主学习成果也是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反思
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很重要,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将讨论、查阅资料的重点放在当前所分配的任务上,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技能方面的训练,不片面追求学生学习的成果。这一点可以从评分机制的设置入手,尽可能考虑过程性评价。在任务开始前尽可能明确分工,使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每次小组学习结束要进行组内成员自评及互评,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不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作者简介】
乌日娜(198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及心理健康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应用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024-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出现问题的环境中思考、协作、交流并开展知识建构的学习模式。目前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大、中、小学各层次、多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本研究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PBL教学模式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问题提出
(一)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针对知识性内容做笔记,考试形式也偏重知识性的考察,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形成了记笔记、背笔记、考试时回忆知识性内容的学习模式。对于课堂中的提问、讨论等环节,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交流,学生反映自己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中临时安排的讨论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知识、查阅资料,因此对于回答问题有很大心理压力。另外,由于学生回答问题时论证不充分,常常让有的学生觉得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点浪费时间,不如直接由教师进行分析讲授。
(二)PBL教学模式的运用
PBL教学模式典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往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学生分头查找资源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就需要反复地查找资源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还需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1]。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PBL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维持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否克服学生对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消极态度;能否通过小组讨论开展高层次思维和深层交流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二、研究计划
(一)研究对象
2017级、201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发展心理学课程中参与项目,项目中涉及的学习主题分两次完成。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每组选举组长一名,负责全组的协调工作。
(二)问题设置
发展是个体终生面临的问题,基于PBL教学模式,本研究提出:面对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理解出现在个体身上的各种现象。研究具体选取了在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个体发展所涉及的8个重要问题,分别是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小学儿童的道德发展、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青少年的怀孕及分娩、成年期的思维方式、成年早期亲密关系的建立。就八个问题所涉及的现象、理论、实验、干预方法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
(三)时间安排
所有任务在2周4次课(8课时)中完成。学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资料查找、小组集中讨论,利用课外时间补充查找资料、分析资料。
三、实施过程
(一)前期知识储备
引入PBL教学模式之前,利用56课时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等形式学习发展心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二)设置问题
利用1课时介绍问题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工作过程。向全班同学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学习要求。向各组分配专题。
(三)研究问题
从第2课时开始,学生针对所选具体问题进行资料查找、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巡视各组,检查并参与各组的讨论,引导大家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工配合解决问题。每次课各组成员组内交流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对照问题解决方案看那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查阅资料以解决,检视小组问题解决进度。
(四)反思总结
各组利用最后一次课总结汇报学习成果。各组学生根据汇报中其他组成员针对本组所提问题在课外继续进行研究讨论,整理完善各组的小组学习结果。
四、反思总结
(一)对整体学习效果的反思
PBL模式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自己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相比于传统讲授法,PBL模式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更大的自由空间,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每一次讨论、每一次任务的完成,学生都会因自己积极主动探寻到的内容、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真正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二)对实施过程的反思
在进行PBL教学模式之前应注意利用校内外资源对学生查找资料的基本能力进行培训。在哪找、找什么、如何找是前期应解决的问题。通过此次研究,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在选题的选取上,本次研究主要由教师决定选题,但个体发展所涉及的问题不仅集中在这几个阶段,也不仅体现在这些问题上。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尽量做到教师推荐选题、学生提出选题、师生共同探讨决定选题。另外,在分组上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将不同宿舍学生分到不同组别的标准分组,后续应考虑将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查找、分析、汇总资料时间长,但汇报时间短,组内学生对本组内容的了解胜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了解。为避免这一情况,可以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人组之间的交流环节。也可考虑在汇报结果前,把本组内容发送给其他组提前熟悉了解各组内容,加强学生对不同内容的掌握。另外对汇报的内容,通过对实施过程的观察,小组成员在讨论阶段能够比较积极地投入讨论中,但在最后的小组汇报中却没能把讨论中的一些观点或具体思考的内容呈现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完整呈现自主学习成果也是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反思
教师的指导、监控作用很重要,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将讨论、查阅资料的重点放在当前所分配的任务上,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技能方面的训练,不片面追求学生学习的成果。这一点可以从评分机制的设置入手,尽可能考虑过程性评价。在任务开始前尽可能明确分工,使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每次小组学习结束要进行组内成员自评及互评,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不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作者简介】
乌日娜(198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心理及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