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被人们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是乐器之王。学习它有利于培养人的情操和内涵,促进人的左右脑共同发育,调剂生活让人适度放松。但是要弹奏好一首乐曲,必须要在弹奏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演奏者对音高节奏、调式等方面反应的灵敏程度。对于作品来说是指演奏者通过演奏传达给听者,及对作曲家作品的再现,让听众进入作品的境界,从而达到共鸣。因此,好的音乐感觉是作品的深刻表现,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感觉,单凭高超的演奏技巧,那也只是干巴巴的弹谱。具体在练习中,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去加以注意,比如强调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表情记号进行演奏,在练习时不但要用心去听、去想、去体会,仔细的演奏好每一个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严格的按照谱面上的指法、演奏技法去演奏,而且要一边演奏,心里一边默唱,要有表情的去唱,从一开始刻意的去做力度的变化,逐渐过渡到自觉的自然的去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另外多听好的录音碟片、看名师名家的示范演奏,并且要多唱,进而发展到将自己和音乐融合在一起。
  其次,应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对触键轻重强弱,大小幅度以及灵活程度等的控制能力。只有有了好的弹奏方法,才能演奏出好听的音色,从而达到生动准确的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演绎出作曲家所赋予作品的情感。那么如何对待弹奏方法的问题呢?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手指灵活起来。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个“巧”,便是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便能得心应手。只有加强手指训练,手指的感觉我想也会敏感起来,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二要加强听觉的训练。这里所说的听觉是指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在练习中可用不同的手指部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演奏方法来弹琴。再用心去辨别由此产生的不同音色,在心里建立起
  好的音色概念。
  最后就是弹奏的“呼吸”。我们知道,“呼吸”是生命的基础,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长短之分,有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等等。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起伏,没有语调结构,也就没有了生命。在音乐表现中有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也有停顿与相连的问题。这里的停顿与连接就是我们所说的“呼吸”,其中包括轻重强弱中的“呼吸”。那么如何使“呼吸”与音乐演奏密切吻合呢?一是要盯准谱子,分析乐曲和乐曲中的乐句,哪里该连奏,哪里该断奏,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变换速度等等。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呼吸”时间的问题。音乐本来就是一门時间的艺术,所以“呼吸的时间也显得比较重要。这个时间的把握我觉得应该与音乐本身的律动节奏相联系,弹奏者要善于体会这种包含着内涵的音乐感觉,有了这种内涵的感觉体会,才能掌握“呼吸”的时间。例如,在演奏一句有几十小节长的大起大落的旋律就必须以缓慢而绵长的气息为根本。同样,在演奏情绪高涨、激昂或者速度较快的一段乐曲时,其呼吸也相应地加快,快到高潮音之前的呼吸,也可以呼吸得深一点,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必须是与乐曲的乐句、乐段的分解相一致的。
  总之,以上这三个方面应是演奏者在钢琴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应加以重视和体现的基本问题。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中,创设生
期刊
摘要:在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有机统一的,学生处于动态的大环境,师生的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贯穿整个体育课堂,而讲解、示范又是体育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为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讲解示范运用       本人在教學实践和教学反思中,体会到同样的教材,采用不同的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板块作出“实施建议”时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能力。”而且还说,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鼓舞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于这种思想,我的理解,就是要求
期刊
摘要:《羚羊木雕》和《散步》这两课都暗暗透露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散步》中全家人都在围绕男孩转,因为男孩是家中的“小皇帝”,是大人们的希望,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羚羊木雕》中的“我”是女孩,则是大人的出气筒,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透露较重。如果“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下一代人头脑中形成,那就很难改变了,更不利于终身教育。  关键词:亲情重男轻女封建思想       经全国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15-116《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找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循环排列规律的方法。  教具:多媒
期刊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活动中,教师要开辟“探究”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强化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依写作目的,逐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制定了各个阶段的习作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及教材分解成一个个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阅读、品析、领会。拟定的起始目标,依照学生之间的水平差異,各
期刊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吸烟有害于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通过实验证明了烟气当中有很多的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中学生在全世界、全国均大力控烟的大环境下长大,应该主动去了解吸烟的危害,大胆劝身边的人戒烟,自己也要坚决拒绝吸第一口烟。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坚决拒烟.远离香烟,珍爱生命。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烟气中究竟有什么有害成分呢?为此,我们晋华中学205班的研究小组做出了一系
期刊
直感是运用表象对具体形象的直接判别和感知。  数学直感是在数学表象基础上对有关数学形象的特征判别。形象思维的判别活动与抽象思维不同,它不以概念为中介,甚至不必以语言为中介,它只需将储存在大脑神经化学网络中的理性意象与特征相应的某一事物的感性印象比较一下便能直接作出判别了。形象特征判别是用带有普遍性的概括表象去对照具有个别性的具体形象所得的判断,这种特征对照是一种整体形象的分解与整合的直观感知过程,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地导入,具有温故而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保证教学效果。  一、导入的时机  1.新课开始时的导入  新课的引入,每节课
期刊
曾有人问: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