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合理利用锆-铝-钛无铬鞣革屑,采用草酸法水解、THPS改性,制备蛋白填料,并回用于制革填充工序。锆-铝-钛鞣革屑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草酸用量15%,水用量750%,温度90℃,时间8h,水
【机 构】
:
福建省皮革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基金项目】
: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Y3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合理利用锆-铝-钛无铬鞣革屑,采用草酸法水解、THPS改性,制备蛋白填料,并回用于制革填充工序。锆-铝-钛鞣革屑的最佳水解条件为草酸用量15%,水用量750%,温度90℃,时间8h,水解率可达到89%以上。蛋白水解物的最佳改性条件为THPS用量为40%,温度70℃,pH=7,时间6h,改性产物溶解度高,填充效果好。将其应用于锆-铝-钛鞣白湿革及蓝湿革的复鞣填充工序,增厚率分别为14.56%、11.18%,填充效果好、防霉性好,成革性能符合鞋面革标准要求。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热处理法去除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并通过化学浸泡法分别将酚羟基和羧基添加到活性炭表面。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
研究了不同碱和酸处理对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TEM、SE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K2CO3、NaOH和KOH在750℃处理多壁碳纳米管时发现:NaOH的氧化刻蚀能力最强,K2CO3的
结合中间相沥青的热性能和微型气泡的受力行为,通过比较不同原料体系所制泡沫炭的孔结构差异,研究了泡沫炭在自发泡过程中的成核行为。结果表明:1)中间相沥青在发泡过程中最
采用共热解法,以芳烃重油和二茂铁为前驱体制备碳包覆铁纳米颗粒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所得产物的收率、形态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0℃条件下,增大二茂铁含量、降低反
添加1%氯化铝的煤沥青在400℃热处理不同时间,得到一系列不溶于吡啶或丙酮的产物,利用SEM和TEM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合现有理论,研究氯化铝作用下中间相炭微球的形成
以水分散介质,用激光法测定了两种试样:球形天然石墨炭包覆(C-NG)试样和人造石墨(AG)试样的粒度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石墨表面的疏水性,其颗粒在水中会聚集成团,因此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