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音乐艺术的完美嫁接——小学分数教学的反思与重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数是抽象、复杂的概念。基于跨学科教学的视角,展现了4个“用音乐艺术教授分数”的成功案例,介绍如何实施多种模式教学,直观展现分数意义;如何巧妙利用音符时值,厘清分数基本性质;如何借助图示音符分解过程,凸显运算实用价值;如何通过视觉享受光学艺术,实现“三数”间的转化。并基于案例的解读,对小学分数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要注重多维度剖析不同层级分数的意义;要深入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在分数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要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其他文献
【摘 要】“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除了新课教学之外,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可以分成“渗透”与“应用”两种情况。在乘法分配律没有正式学习以前,教材中已经有多处应用,这种“未学先用”的情况非常特殊,教师需要理清整套教材中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线,寻找合适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重视理解乘法对减法的分配律和除法的分配律。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教材梳理  “乘法分配律”是非常重要的规律,2013年教育部审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很容易根据“先通分再加减”的规定进行程序性计算。但如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先通分,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甚至与整数加减法的一致性,教师常常感到困难。以下教学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利用线段图,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一)结合情境,掌握算法  教师出示情境:陈老师每天上班大约需要[56]小时,李老师每天上班大约需要[34]小时,陈老师每天
在现实情境中提取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能力。通过“分类与整理”经历提取信息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事物不同属性的感知,更好地服务于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在“分类与整理”活动中提取数据信息、建构统计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呈现。  一、结合实物,体验分类  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袋立体图形学具(如图1),并提出要求:“分一分,比一比,先把这些积木分分类,再比较每一类的数量。”  请学生独立操作后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摘 要:写作技能的获得与提升十分依赖于阅读的输入和积累。中学英语“随读学写”教学,以写作技能统整读写教学,融合阅读教学文本所承载的主题、语篇、语言、内容和文化等要素,以“Activate(激活聚焦)—Connect(关联学习)—Track(延伸创作)”为基本的教学思路,建立文本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英语写作技能;“随读学写”教学;读写结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
为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可以设计求“最值”的学习活动,让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更有趣。  一、根据题意,编写算式  用2、5、4、8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是______。  学生提取信息:用2、5、4、8这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乘积需最大。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两个两位数,使它们的积最大。 
高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的高,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旧知回顾  请学生过直线外一点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如图1),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回顾: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A到直线的距离。  二、创造图形,引出三角形的高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画一画。在直线上任选2个点,点B和点C,分别与直线外的点A相连,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想一想,画好以后,分别形成了什么图
“鸡兔同笼”问题是生动有趣的古代数学名题,是让师生感受我国古代璀璨的数学文化,厚植民族文化自信的好素材。但同时,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涉及“头数”“脚数”两个变量,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在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时促进其思维发展。
摘 要:“互联网+教育”给新时代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快速学会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而且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把学生当用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模式扩充题库,激励教师命制优质试题。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英语教学;课前准备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 “互联网+”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