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一环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管乐团的组建与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案,尤其是为尚没有组建乐团的高校提供了从组建乐团、乐团编制建议、管理制度、纪律条例、考试原则、乐谱的选择与排练技巧等方面的建议。某些条款是笔者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实验交响管乐团的排练工作总结而来,部分原则与条款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时期、不同乐团形式进行更改。乐团的组建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要管理好一个乐团非常困难,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也希望我的研究与总结能为中国的管乐团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管乐团;管乐教育;乐器;排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一、管乐团的组建在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中的意义
  管乐团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是学生艺术能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学校展示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管乐团的繁荣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功能音乐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当代管乐团的作品早已脱离管乐团早期的军乐化的作曲风格,开始用独立的思维为管乐团谱写艺术造诣很高的作品。因为管乐团音色的丰富性是很多乐队难以比拟的,管乐更接近人声的音色特点,不同类型打击乐的不断加入、不同特点的民族乐器的运用,促使管乐团的作品形式多样,富有极高的艺术性,进而涌现出一系列著名的管乐作曲家。
  让学生参加管乐团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说在重大的时刻进行表演,在乐团的演奏中获得个人音乐能力的提升;享受各种各样风格种类不同的音乐,并学会如何去欣赏;团队合作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在乐团的工作中学会有担当,养成时间观念,培养领导力(Leadership);从每一次排练设定的目标中,学会给自己设定目标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压力管理和自律。要明白,教育是多层面的,一切都是为了教育。
  二、管乐团的组建
  一个发展良好的管乐团应该是以交响管乐团为核心的(Concert Band),每個学校对于乐团发展的要求与目标都会略有不同,但是,组建管乐团一定要以音乐教育为重点,并保证乐团有充足的演奏成员。
  三、乐团的管理
  (一)乐团职位的设置
  常见的乐团职务有以下几种:艺术总监兼指挥、助理指挥、团长、乐队副团长、总务、财务、乐队首席、声部组长和乐谱管理员。
  乐团中由学生担任的职位,除了在每学年的乐队排练课的期末成绩中有所体现外,还需要每学年进行更换,重新选举。
  (二)考勤制度
  管乐团的排练是一项集体课程,人员的缺席会拖延排练进度,造成声部缺失,有时甚至造成排练无法进行,因此,严格考勤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从思想上要给乐团的成员营造一种遵时守时的良好氛围。排练时间开始,就应该吹响第一个音,不应该等待迟到的成员。而作为指挥老师,也应该到下课时间及时下课、不拖堂,使学生保持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观念。
  (三)纪律方面
  一般来说,每个学校的管乐团很多时候担任着学校形象的代表,有时甚至可能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代表。拥有一个好的纪律观念也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教育专业的管乐团,乐团成员应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应具有表率作用,身正为师,对自己的严格自律也会是未来对自己学生的要求。
  (四)乐器管理
  乐器的管理也是乐团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打击乐的管理尤其重要。
  四、乐团演奏乐谱的选择
  首先要明白现行的乐谱分级制度大部分是采用美国的乐谱分级标准,有时某些乐谱的分级也比较模糊,并不是所有作曲家都明白或者遵循这份分级标准,但是现行的分级标准还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图例3为美国的乐谱分级标准。
  这个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像国内著名的管乐作曲家陈黔教授,他的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为高超,每首作品中都透露着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性。虽然他的有些作品是写给小学生乐团的,音也不算难,但是艺术内涵非常丰富,自然难度的定义还是有一定的出入。
  选择乐曲时,应该以自己乐队的能力作为主要参考,这就要求作为乐团指导者对于自己的乐队要极为了解。
  (一)要了解自己乐队最薄弱的声部   了解自己乐队最薄弱的声部并确认这个声部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并以这个级别作为乐团选择乐曲的“保险线”。这条线并不代表不能低于此线选择乐曲,但是如果要高于这条线选择乐曲则需要经过详细的分析才可以。只是说在要挑选要参加具有一定水平比赛或者演出前,这条线是最团最高水平的“底线”。
  (二)确定自己最优秀的声部是哪个
  比如说,现有乐团最优秀的声部是小号声部,那么就在现有的“保险线”水平上进行挑选乐曲,找出小号声部“戏份”最重的乐曲,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在挑选时,尽量避开自己乐团薄弱的声部。
  (三)确定自己选的这首乐曲是否有自己乐团没有的特殊乐器
  如果没有,是不是必须使用的乐器,可否替换。乐团声部的配置人数是否够,如果不够能否用其他声部代替,这些都是要在选曲考虑的范围内。
  (四)考虑待选几首乐曲的艺术性、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和一定实用价值性
  如果作为比赛乐曲,要考虑这首乐曲是否符合比赛要求,是否是快慢乐章都有,结构是否清晰,是否有出彩的地方。如果是音乐会所需作品,要考虑作品是否能吸引观众,风格是否都是丰富多彩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能不能给乐团成员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教育机会学习到更多的音乐形式。乐曲的舞台效果是否出彩,能不能打动观众。
  另外附上一张选择乐曲的示意图以供参考:
  六、管乐排练技巧
  (一)优秀的乐团指导者必能培养出优秀的交响管乐团
  优秀的乐团指导者包含很多种技能,当然要首先了解到管乐这种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管乐教育是以管乐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各种各样题材的管乐作品,亦可能蕴含了各种知识,如历史、地理、宗教、自然、政治等。而这些方面是在进行乐团排练时,分析、理解作品所必须的。管乐教师的知识层面越高,就越容易理解作曲家的思想,更能把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给乐团的成员,当然,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同时还可让乐团成员尽量地了解如文学、舞蹈、建筑、雕塑、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音乐最重要也是最大的魅力就是蕴含其中的精神世界。要想完美诠释一部管乐团的作品,不管是乐团的指挥还是乐团成员都一定要拥有极高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二)乐团指导者的排练技巧还应该包括如何将所理解的作品其中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
  如果上一段是讲的乐团指导者“读”的能力,那么这一段就需要讲一下“演”的能力。其实,教学也是一种表演,我们是在扮演教师的角色,在过程中其实并非完全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表现。所以,我认为教学是比较个人化的。用清晰的指挥法,将内心对于作品的理解通过自身的再次加工表现出来。你所能“演”的多少取决于你“读”的信息的多少,“读”的信息越多,可供你进行加工的音乐材料就越多,当然你的“演”就能更丰富,更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表达你所想要表达的艺术层次。
  (三)合理的乐团声部排列,也是乐团指导者必须了解的
  乐团的排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能说有一种排列方式就能解决所有的演出需要。这里以交响管乐团进行讲解,大体可分为两种:横排排列和块状排列。横排排列是将相同声部或者乐器家族尽量排列在一个横排,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更容易让乐团的声音融合。而块状结构的是参考了交响乐团的排列,将具有相同音色的乐器排列成块状,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乐团的音色变化更明显,交响性更强。不管哪一种,都会根据演出现场的声学条件、演出乐曲的需要而进行调整。通常来说,大鼓和碰镲尽量在一起;各种键盘琴尽量在一起,如果声音小的乐器可以尽量靠舞台的边缘一点;吊镲和定音鼓尽量在一起;定音鼓和低音声部尽量在一起;小号和长号尽量坐在一排,而且要坐在站台(riser)上等。以上都是笔者在这些年的排练与演出中总结的经验,以下有几张示意图,可供参考。
  (四)关于乐队的声音方面,也有很多种说法
  三角形的声音、漏斗形的声音、沙漏形的声音、矩形的声音、圣诞树形的声音等。到底什么才是交响管乐团应该追寻的声音?我国早期的军乐团是一种形成多年并且特殊的管乐团形式,为国家和革命服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它追求的是高、强、响亮、宏达的音色。我国许多管乐团都受军乐团的影响较大。到国外学习以后,我发现原来管乐团呈现的音响并非仅此一种,当然这是取决于音乐的风格。美国喜欢深沉、厚实、饱满的音色。欧洲偏爱明亮、皇家庄重的音色,不同的作品又因风格、配器、时代的不同也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达。让从演奏来说,首先他们要建立“声音”的概念,但是声音的概念不可能凭空而来,笔者会建议去找各类世界著名交响管乐团的演奏CD。学习首先从模仿开始,所以要多听。只有尽可能多听,才能积累很多音乐的声音概念,当在排练时才能及时调取这种声音概念,最后形成自己对乐团声音的理解。当然,作为乐团的指导者,也可以有属于自己乐团的声音概念,就像每个人的指挥风格不同一样,个性鲜明的乐团声音特点甚至具有民族特色的声音特点,也是一个优秀乐团所应有的。
  总之,笔者更多的是希望把西方乐团建设上的进步之处,融入到我国现行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去。从教育角度出发,我更希望通过对于管乐教育的普及,能够带动中国大陆地区中小学的管乐氛围,让更多的人懂得管乐,我们也会尽力为社会输入管乐教育人才。大家共同努力,从一个不起眼的“点”慢慢扩散,等到天时地利人和之时,能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布鲁斯·皮尔森.管乐队标准化训练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
  [2] Randy Navarre,Instrumental Music Teachers Survival Kit[M]. Parker Publishing Company,2001-10-1.
  [3] Elizabeth A.Green,The Modern Conducting[M].Pearson,2004-1-8.
  [4] John E.Williamson,Rehearsingthe Band[M].Meredith Music,2007-12-1.
  作者簡介:李晓明(1985-),男,汉族,山东烟台,助教,高师器乐教学研究,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研究方向:管乐教育与管乐团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以其铺天盖地的好评成为了一匹动画界的黑马,给低迷的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关注度。这部花费了八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动画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国产动画是否能顺利地重拾辉煌,本文以美术风格、叙事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剖析其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点,借此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在消费时代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圣归来;角色设定;中国元素;好
3月2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百年百事赋》编辑委员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第四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百事赋》中的140篇作品进行终审。主办单位负责人和编委:闵凡路、廖奔、何东君、郑伯农、赵德润、薛庆超、张存寿、顾晓华、许新、赵立凡、龙协涛、张国才、袁志敏、王德艳、王曙章、柯金锋、王旭斌、于福生、黄楷、戴丽娜、李成等出席了会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华诗词学会、新
【摘要】《诗经》的战争诗,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征时的壮烈场面,描写整齐的军容,刻画士兵战争结束后返程的复杂心境,表达战士的羁旅之情和故园之思。从这些生动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战士们慷慨从军、为国赴难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感受到他们外出作战的苦痛悲凉和对家园的深深怀恋。这种画面构建,正是《诗经》得以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战争诗的画面构建入手,分析《诗经》中战争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经》;
【摘要】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崭新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早已不再单单是一个文学资料馆,更是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场所,尤其是随着民族建设、文化传承等口号的出现,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使命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色彩。图书馆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站在时代文明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角度树立关于图书馆使命的正确认识,以图书馆为媒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通高中的大量扩招,加上社会上对职业学校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认识、存在一些偏见,造成职业学校优质生源严重缺乏。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文化基础及综合素质都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潜能有待开发的学生”,因而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提高职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综合素质是职校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
【摘要】本文以武昌工学院为例,分三个版块讨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建设与思考:(1)从钢琴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本校整体课程安排具有层次性,但是部分课程欠缺连续性。(2)与其他高校相比,本校具备丰富的教材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建设条件。(3)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本校钢琴课程具有特色多媒体教学、探索混合式学习和改革学习评价模式的特点,并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大纲、编写特色教材、提升实验室建设等,使本校学
【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热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以时下流行的传播方式作为媒介,以古老厚重的传统文化作为核心,文化类综艺节目让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阵风潮。它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故事化演绎来适应传播语境的变化,在与观众的交流中达到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传播效果。同时,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背后,对于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有了一条新思路,即与时代相契合、与
俞海宁  俞海寧(1995— ),男,汉族,江苏泰州,江汉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辨别哪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能改变成为核心任务。本文选取凤岩村为案例地的原因在于作为瑶族传统村落,瑶族文化汉化严重。本文运用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恭城凤岩庙会历史变迁的回顾以及庙会仪式活动进行描述,得出基于文化变迁视野下祭祀仪式建构、政治认同、风俗习惯及价值取向认同的重构的方法。这表明凤岩社会文
【摘要】现代音乐的创作具有独特与个性的特征,在旋律、节奏等方面都追求较强的个人主义,这时,作曲家往往会倾向于寻求一种独特的织体。“单声复调”作为现代音乐中最新颖且典型的织体之一,常会给作曲家带来新奇的想法。不仅在国外,在中国,也有很多作曲家运用单声复调织体创作具有中国特色、风格及元素的现代音乐。文章通过对《天香引》中运用单声复调织体的部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及研究有所助益。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