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木以为春——浅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过程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可最大可能的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师生的合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具备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更要在道德品质上为人师表,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去影响和陶冶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要有博大、深沉的爱,爱教育,爱学生。有了爱,才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心理学家说“热情总是与明确的认识,坚定的意志相联系的。”因此,“影响着人的整个身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基本方向,成为推动和鼓舞行为的巨大力量,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一旦决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将自己的生命与党的教育事业连在一起,就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不断上进,为人师表,象“春蚕”一样将自己的学识、心智、能力变成一根根柔美的、绵长的丝,奉献于教育事业。也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默默奉獻,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奋斗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用纯净的心灵“擦去功利,放飞真理”,像蜡烛一样燃烧,像春蚕一样奉献,将那“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进行到底。
  二、教师对学生博大深沉的爱。
  (一)“情感——这是知识的种子播撒其上并由此长出智慧的一种肥沃的土壤。”教师对学生有博大深沉的爱,就会从心里托起一轮太阳,让灿烂的阳光照耀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所谓“向阳花木以为春”,教师经常用赞许、欣赏的眼光和态度对待学生,用赏识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就会觉得“我不错”“老师欣赏我”,从而每天都有良好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根据心理学“良好的心境能使人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的规律,学生会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勇闯难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有博大深沉的爱,将“唯愿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感悟奉献给学生”。这股热情会驱动教师更加勤奋地钻研学识,探索真理,奋力拼搏于知识的海洋与空际,摄取所有的新信息、新知识、新动向,提供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当学生缺乏想学习的积极性和强有力的动机时学习对他们是枯燥无味的,甚至是痛苦的”,教师对学生有爱,就会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认为“在学习动机中一个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性兴趣,叫求知欲。认识性兴趣是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倾向或需求。它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不断的掌握或使用某些知识,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学生有了认识性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有时还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去阅读、求问”。教师对学生有博大深沉的爱,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调动他们的这种认识性兴趣,把他们引上良性循坏的求知之路,让他们在苦苦求索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二)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首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偏袒,和蔼可亲,爱护关心每一个学生”。“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爱是教育的洗涤剂”,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是教师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高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当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学生内在的愿望相结合时,就会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向上的动力,就能沟通与学生的感情纽带,开启学生的心扉,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教师热爱、尊敬和信任学生,也就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才能和老师说心里话,教师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从而和学生建立美好和谐的感情。
   三、师生感情。师生感情融洽是教学成功的条件之一。教师历来被称作“辛勤的园丁”,但教师面对的这一株株“花苗”,不光有生命,而且有精神的个体、意识的水平和思维的能力,他们能够能动地选择和接受知识,也有可能拒绝知识,拒绝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积极地遵从人类心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感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积极求知。教师还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接受学生的感情,通过师生感情交流,相互走进对方心灵,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师生感情交流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教师经常用自己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豁达的胸襟,感染和熏陶学生,就会使学生“敬其事信其言乐于行”,在学习中与老师默契配合,产生师生双边最强的共鸣,从而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敏感的思维、雄辩的口才、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者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却绝不是正确的最终答案……。”尤其强调“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我们对知识的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课本、教师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习者进行学习时,脑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
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首先,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出现。只要根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因此,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然处之才是。其次,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
教师是当今社会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全社会文明水平的主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教师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承担着为国育才重大使命的人民教师,他们的师德如何,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人格修养,还
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科技运用和创新的意识,体验到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快乐。每位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追求的教学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  小学青岛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第一信息窗《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简析  “百分数的意义”, 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生活实际中广泛应用,因此在数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百分数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和社会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