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施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班主任则是这支育人队伍的主力军,作为家长的代言人、学校的代理人,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教师随时随地用自己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感受着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想法和波动的心。着力于细微处,发现处处都有心灵的震动。
  一次班会活动进行踩气球比赛,主要目的是培养班级同学间的友谊,由我制定了游戏的规则并亲自主持了这项活动。我把班级同学分成两组,在游戏开始前,我“告诉”他们应该在友谊的基础上文明竞争。可是在踩气球的游戏开始后,两组同学为了各自所在组的利益,互相推搡、故意违规,场面一阵混乱,比赛结束后,对于结果又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发生了“战争”,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一次小小的比赛竟会使得两个组的同学“反目成仇”,而作为组织者,我一再“告诉”学生要文明竞争,可是效果甚微。这件小事却引发我深深地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我和学生不断体验着心灵的成长。
  首先,在第一次活动中,学生暴露出自私自利,无法客观地面对竞争对手等弱点。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班委组织了一次以“如何看待竞争”为主题的班会,并围绕“竞争与自信、竞争与友谊、竞争与方式”等内容让大家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了“要以自信为前提,要以友谊为基础,要以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的认识。
  其次,在班会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竞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于是我要求他们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在班上进行演讲,同时相应地出了一期有特色的板报。
  再次,为了检验学生对竞争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又组织了第二次活动,同样的比赛,不同的是主持人是通过竞赛产生的,比赛规则也是在同学们反复讨论的基础上自己制定出来的。比赛前主持人首先宣读了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接着在一个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展开了比赛,比赛中,偶尔有几个不文明的举动也被主持人和其他同学及时制止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尽管竞争依旧激烈,但警告黄牌,和罚下场的红牌并未派上用场,氛围一直是紧张而又愉悦的,真正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最后,还评出了文明队员,优秀个人,可谓皆大欢喜。通过这次活动也增进了班级同学间的友谊,达到活动的目的。
  最后,第二次活动后,我又组织了大家召开“竞争、合作、双赢”的主题班会,这样使得学生从竞争与合作、合作与双赢的高度,对文明参赛、友谊竞争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活动结束了,教育不应该结束。学生参与活动并获得启示是很重要的,但活动后,让学生及时对活动中的成败进行分析、小结,进行思想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成绩就得不到及时的发扬,收获就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往往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不仅仅只是“告诉”。在第一次活动中,我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忽略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要相信只有那种在亲身的活动中发现、显示和看到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可教育的人,否则,我们的一切教导和劝告(也就是我们的“告诉”)都将被学生所拒绝。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告诉”的作用不仅微乎其微,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对学生的爱要着于细微处。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善于观察,抓准时机,不忽略看似很小的事情,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并且大胆地走进去,以心换心,以情动情,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亲身感受和不断接受熏陶,不断成长。
  教育不是“告诉”式的灌输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学生不是思想教育的接受者、记忆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发现者。教育当然也不排斥“告诉”,但高明的“告诉”应该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认识。同时,教育也不应该随着活动的完成而完成,相反,活动结束以后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重要、更及时、更深入的教育。因为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情感也是初级的,只有在这些初级认识的基础上,在对活动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才能将学生的初级认识进行深化,形成正确的、完善的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当今的各国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教育学者均为寻找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所需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初步
生命化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英语课堂,是以师生平等交往为基本活动形式,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根本价值追求,以释放生命活力,彰显生命魅力,实现生命价值为本质教育目标,其主要导向不在于知识的机械传授和训练,不在于预设化、模式化的运作,不在于共性的打造和规矩的循导,而在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生命个性的张扬,自主人生的实现和情感智慧的迸射。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真正地乐起来,以教师的独特智
采用ICP-AES测定稀土酸溶料中铁、钙、铝、镁和锌杂质元素.对影响测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选择了合适的分析线.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3
历史是指已经发生过的事,教师如果结合现实主题引导学生看待历史,就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现实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有时会存在一种困惑,即他们不知道应当如何看待历史。产生这种困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待历史事件还局限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上。教师可以用结合现实主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宏观的、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历史。  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有些教师认为,让学生预习就让学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上课时就没有悬念,学生就没有好奇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并非如此,数学的课前预习很有必要。通过课前学生自己的先预习,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明白之处,在新授学习时就可以带着疑惑、带着想法去听讲,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数学学科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前后紧密联系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呈递进的,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可
印象中的他,是一个普通的中等生,既不像优等生那样有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自暴自弃。有些木讷,平时不多言语,只会用澄澈的眼神看着我,微红的脸庞,嘴角上扬,露出俏皮而可爱的笑容。接触多了,才发现这孩子有点结巴。上课喊他回答问题时,他总会涨红着脸,费力地挤出一些话。久而久之,他上课就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了。可他又是一个想和我亲近的孩子。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他的一朵鲜花;班上两个孩子闹矛盾,他发短信给我,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