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而今,同其它学科一样,小组合作学习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但笔者发现,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足够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有其“形”而无其“神”的尴尬。为了能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形神兼备”,笔者认为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机、方式、评价等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1、小组构成要优化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建议:一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比例、家庭社会背景等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二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小组;三是小组的规模要小,以4-6人为宜,规模过大,会导致少数组员逃避学习责任;四是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为开展合作学习服务的,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小组的拆并、组员的调整等,以确保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话题设计要精心
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精选出讨论的话题。话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避过大或过小,难度过深或过浅。讨论的话题要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能体现教材的内涵,又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为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就话题的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提示,通过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
3、内容选择要重视
要使小组合作活动有序展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是否能合作和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笔者在教学中常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载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时还会将活动延伸到课外。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开展小组合作成果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学习兴趣。学生们为了完成好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就会分工、合作,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络上收集整理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合作技能要培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其要义不仅仅是通过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从教学实践来看,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训练与培养,既是合作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必需。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一是必须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综合等,明白每种合作技能的作用。二是努力使学生认识各种合作技能对于个人以及学习小组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主动、正确运用合作技能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三要有步骤、分层次,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可以一种一种的让学生逐步学习,以期全部掌握、融合运用;也可以让学生专门练习某种合作技能;还可以把训练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另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掌握及运用熟练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总之,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自然生成的,和其它的技能一样,需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与实践,并最终逐步形成。
5、指导协调要注重
一要指导合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二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消除误解。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产生误解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三要纠偏。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打开后,有时往往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四要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五要关注学困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自己不能积极主动地努力参与,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让他明确自己的责任,为他提供情感动力,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争取机会,另外同伴也要为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发挥他的作用。
6、多元评价要提倡
纵观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凡是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合作倾向的合作学习必然是成功的,反之必然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小组集体,更要关注学生个体。要实施多元评价,如设立一些必要的奖项:对学习小组可设置“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对学习过程可设置“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等;对学生个体可设置“合作能手”、“优秀组长”等。总而言之,要通过积极科学的评价,强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视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升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小组合作学习“形神兼备”,笔者愿同各位同仁一起不断实践、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1、小组构成要优化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笔者建议:一要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比例、家庭社会背景等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建;二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小组;三是小组的规模要小,以4-6人为宜,规模过大,会导致少数组员逃避学习责任;四是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为开展合作学习服务的,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在特殊的情况下,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小组的拆并、组员的调整等,以确保合作学习目标的达成。
2、话题设计要精心
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精选出讨论的话题。话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避过大或过小,难度过深或过浅。讨论的话题要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能体现教材的内涵,又要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为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就话题的内容,给学生必要的提示,通过提示启发学生的思维。
3、内容选择要重视
要使小组合作活动有序展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是否能合作和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学习目标来设计。笔者在教学中常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载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时还会将活动延伸到课外。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开展小组合作成果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学习兴趣。学生们为了完成好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就会分工、合作,利用课外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络上收集整理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合作技能要培养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其要义不仅仅是通过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从教学实践来看,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训练与培养,既是合作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必需。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合作技能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一是必须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综合等,明白每种合作技能的作用。二是努力使学生认识各种合作技能对于个人以及学习小组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主动、正确运用合作技能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三要有步骤、分层次,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可以一种一种的让学生逐步学习,以期全部掌握、融合运用;也可以让学生专门练习某种合作技能;还可以把训练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另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掌握及运用熟练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总之,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自然生成的,和其它的技能一样,需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与实践,并最终逐步形成。
5、指导协调要注重
一要指导合作技巧。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二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消除误解。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产生误解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促使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步入误区:三要纠偏。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的思维打开后,有时往往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四要防止冷场。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五要关注学困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自己不能积极主动地努力参与,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让他明确自己的责任,为他提供情感动力,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他积极争取机会,另外同伴也要为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也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发挥他的作用。
6、多元评价要提倡
纵观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凡是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合作倾向的合作学习必然是成功的,反之必然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小组集体,更要关注学生个体。要实施多元评价,如设立一些必要的奖项:对学习小组可设置“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对学习过程可设置“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等;对学生个体可设置“合作能手”、“优秀组长”等。总而言之,要通过积极科学的评价,强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视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升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小组合作学习“形神兼备”,笔者愿同各位同仁一起不断实践、反思、总结。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