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高考的临近,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教师想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业是最有效的检验方法。如果教师可以将高中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能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可以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靠自己的力量,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分层教学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一、高中阶段数学作业的现状及分析
(一)作业布置不合理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概而论。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顺序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回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也不知道哪些题目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哪些不是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完成之后就算完成任务,是否正确已经不再重要。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都一样,有些学校能力强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
(二)批改作业不合理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就能清楚的掌握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就向在完成任务,批改作业时都会将重点放在答案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题过程,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究竟是错在了答案上还是错在解题过程上。另外,还有些教师为了能给自己减少一些工作量,就会将批改作业的工作交给班级中的课代表。数学题中有很多题目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标准答案可能就给出了一种,课代表如果按照标准答案判断就会认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是错误的。这种批改作业的态度不仅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还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如果想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首先要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基础等当做参考依据,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 A、B、C三个层次,并按照学生的层次对作业进行分层。
例如:教师在分层式应该按照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数学成绩作为标准,同时还要对高中生的实际能力和数学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式不能只看学生近期的表现,还要将以前的表现和以后的发展都要列入到参考依据中,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分层。班级中的 A层都是学习能力较好、考试成绩高、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的学生。 B层的学生就是学能力能力一般,但是数学基础比较好。 C层的学生则是数学能力较差、数学基础也比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就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提升。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
教师将分层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就可以對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班级中的学分为 A层、B层和 C层,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首先,教师布置 C层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可以是基础题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其次,针对 B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这样就应该适当的加大作业的难度,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应用题目。最后,教师在对 A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由于 A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回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增加作业的难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2]
(三)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工作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记性及时的评价,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例如: C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多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还要指出他们的一些优势,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一类的学生有很多都比较自卑,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他们就会用积极的态度改正,从而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 B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中等,教师同样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A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自我提升,同时教师还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由于学生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能力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才能有效的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作业分层设计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得志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 ,2017(04):275-276.
[2]唐丽娜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J].科技资讯 ,2015,13(26):134-135.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36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后,可以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靠自己的力量,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这样才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分层教学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一、高中阶段数学作业的现状及分析
(一)作业布置不合理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所有的同学都是一概而论。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顺序完成。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回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也不知道哪些题目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哪些不是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完成之后就算完成任务,是否正确已经不再重要。教师布置的作业量都一样,有些学校能力强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
(二)批改作业不合理
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就能清楚的掌握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就向在完成任务,批改作业时都会将重点放在答案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解题过程,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究竟是错在了答案上还是错在解题过程上。另外,还有些教师为了能给自己减少一些工作量,就会将批改作业的工作交给班级中的课代表。数学题中有很多题目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标准答案可能就给出了一种,课代表如果按照标准答案判断就会认为学生的解题方法是错误的。这种批改作业的态度不仅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还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如果想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首先要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基础等当做参考依据,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 A、B、C三个层次,并按照学生的层次对作业进行分层。
例如:教师在分层式应该按照高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数学成绩作为标准,同时还要对高中生的实际能力和数学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式不能只看学生近期的表现,还要将以前的表现和以后的发展都要列入到参考依据中,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分层。班级中的 A层都是学习能力较好、考试成绩高、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的学生。 B层的学生就是学能力能力一般,但是数学基础比较好。 C层的学生则是数学能力较差、数学基础也比较差的学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层,就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提升。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
教师将分层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就可以對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班级中的学分为 A层、B层和 C层,然后分别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首先,教师布置 C层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可以是基础题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其次,针对 B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这样就应该适当的加大作业的难度,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应用题目。最后,教师在对 A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由于 A层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回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增加作业的难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层次学生的求知欲。[2]
(三)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监督工作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是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记性及时的评价,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例如: C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多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还要指出他们的一些优势,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一类的学生有很多都比较自卑,如果教师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他们就会用积极的态度改正,从而提高他们的作业质量。 B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中等,教师同样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A层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自我提升,同时教师还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数学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能力。由于学生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能力上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才能有效的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作业分层设计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得志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 ,2017(04):275-276.
[2]唐丽娜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J].科技资讯 ,2015,13(26):134-135.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