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 对话生成 经验解决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都是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取“精确值”,或者用“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以“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为例,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以对话为形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进一法;去尾法;生活经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小数笔算除法、循环小数和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也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的重要经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求近似值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内容?
   生: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循环小数,估算……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所学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揭示课题: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0(1),学习“进一法”
   1.出示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2.5kg香油,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要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能列出算式吗?
   生:我打算用除法,列式2.5÷0.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
   生:因为是求2.5里面有多少个0.4,所以用除法。
   【教学评析:教师的第一个问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的意义来确定算法;简单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促进从“数学问题”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转化。】
   2.请自主尝试解决这道题。
   教师收集了几种不同的解法,投影展示:
   ①2.5÷0.4=6.25(个)
   ②2.5÷0.4=6 (个) ……0.1(个)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是流传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与美学价值,由于古诗的文字特点,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其学习兴趣不高,很难领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更难以体会古诗词作者的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始终是一大难点,需要老师采用更加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探讨了“声”与“画”相结合的古诗教学对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情趣  
摘 要: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古诗教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品格?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叙述。  关键词:古诗词起源;情境教学;提升品格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
摘 要:以“基因突变及其解题应用复习”为例,探究高三一轮复习精准教学策略,让教师教得精准有效,让学生学得精准有效。   关键词:一轮复习;精准教学策略;基因突变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还是模糊不清,对概念重难点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当前的一轮复习教学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益。因此,精准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一节“基因突变及其解题应用复习”复习课为例,探究一轮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师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方向。将爱心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之“泉”,是美术课堂中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源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在教学中倾注爱、在欣赏中彰显爱和在创作中升华爱”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爱心
摘 要:分析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大发展之中,应科学、合理地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素质教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身心素养全面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实现教育灵活性转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实施,为当下教育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对中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合格人才的标准是需要学生在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心理品质之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实
摘 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使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创建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搭建展示平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兴趣;阅读展示;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于
摘 要:语文学科中的特色教学之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一种途径,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特色课程亦是将传统文化这颗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学习成长不断生根发芽,让学生的精神更加丰富,心灵更加丰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核心素养   经典诵读是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坚持的重要内容,利用晨读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吟诵,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情境下,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程标准将“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四大版块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更是核心目标。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尤为重要,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计算的算理了然于心。而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算法又能明了算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计算能力?以“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对沟通算理和算法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通过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可以启迪智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化解其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而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師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