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普通高中开设校本课程已成为大势所需。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集中在非高考重点科目上,因为利用这些科目从事校本课程开发,不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育部已经开始进行新课程开发的探索。2014年3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力度较大,并首次提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伴随我国新课改相关内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提出要研究制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高中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有“数学文化”的人。
  从2019年的全国高考数学1卷来说,网上之所以吐槽不断,原因是因为今年的高考打破了以往的固有模式,考的活,注重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让盲目刷题的人无所适从。
  基于此,我们需要对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结合本地实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情,进行校本课程的构建;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结合考纲和新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课程的构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联盟学校的同专业信息进行校本课程的构建;根据搜集整理的教学案例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的构建。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准则,弘扬恩施市一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和整合校本资源,努力构建能积蓄核心素养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通过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研究培养普通高中学生在数学上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意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将这些要素融入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框架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和身心素养全面提升。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和辐射校本课程的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升华为“教育”,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整合。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理论建构能力和创造性实施课程能力。编制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教材,通过“一线教师”“一线课堂”的研究实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应包括数学基础型课程、数学实验与探究型课程、数学拓展与交流型课程,以及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等问题。
  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课程内容,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实行“三级激励”(小组激励、班级激励、学校激励)。进一步优化我校“三级评价”体系。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从“数学教学”转向“数学教育”,数学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数学教师”。本课题旨在提高普通高中数学教师的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理论建构能力和创造性实施课程能力。
  1.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数学基础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础型校本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底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是做好学科课程整体设计;
  (2)是研究基于校情的学科教学标准;
  (3)是实施学科分层教学。
  2.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数学实验与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
  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数学拓展与交流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的评价体系
  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来实施课程,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来形成学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伴随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如何跟进,同样值得全方位的探究。
  5.基于团队提升的需要,构建校本研修的新模式
  “抱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行走方式。我们将依托本课题研究,形成先进引领、示范带动、校级联动、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校本研修新模式。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对课程改革赋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新的性质、基本理念、核心目标与重要内容。开展对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研究,将弥补核心素养下的课程建设在实施中存在班级、区域、学校差异适应性问题和学生个体差异补偿性问题研究领域的空白和不足,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推进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和辐射校本课程的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要突出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升华为“教育”,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整合。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课程研究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理论建构能力和创造性实施课程能力。编制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教材,通过“一線教师”“一线课堂”的研究实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扰动调制是一种非线性水印技术,己应用于数字图像.本文结合听觉特性,利用这一技术将水印信号嵌入在数字音频频域中.实验表明水印的嵌入不会被人耳觉察,并且该方案在抵抗各种
藏戏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的继承创新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在鼓励现实题材创作的今天,传统戏剧如何走出创作的困境,振兴
【摘 要】随着我国初中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并满足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就可以有效落实课程改革基本要求的同时,也能构建出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并根據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也并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让中职学生意识到文化课学习的意义所在,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职业精神渗透法。这种方法在辅助学生学习的前提下,更能为学生培养出优秀的职业精神,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關键词】职业精神;渗透法;中职院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06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改革。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面向学生,也包括语文教师,小组合作意识可以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从而更快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与运用。  【关键词】部编语文教材;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背景噪声的存在,使得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训练环境和测试环境发生失配,导致系统性能发生急剧下降,本论文提出一种加权特征值补偿算法,把由噪声引起的使带噪声音信号特征值与纯净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