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泌尿内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160名需行泌尿内镜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对照组患者在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就先进行泌尿内镜手术,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进行泌尿内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医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护理质量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医生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器械准备情况、消毒管理的护理配合质量、仪器的管理与配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泌尿内镜手术前实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泌尿内镜手术过程中护理的配合程度,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从而提高医生的满意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泌尿外科 内镜手术 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泌尿手术种类的增加,传统膀胱、尿道、前列腺、输尿管以及肾脏的手术逐渐被微创手术[1]所取代,而在手术后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不利于对手术护理风险的避免,对医生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临床上逐渐推行在手术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且该方法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提高医生的满意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我院为进一步分析与探讨泌尿内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特选取需行泌尿内镜术患者160名进行研究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160名需行泌尿内镜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均为男性,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7.41±6.28)岁,平均病程(21.31±13.24)d;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7.41±6.28)岁,平均病程(21.31±13.24)d(10~14)。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泌尿内镜手术易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确定,再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从而对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管理。风险因素多包括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因素、环境因素与管理因素等多个方面。风险管理组织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该组织的各成员为精通护理业务的各个专科的组长。主要职责包括通过调查满意度查找出影响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并对此加以修改;定期对手术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护理缺陷[2]进行分析研究,并成立相关预案;对原有的已制定好的泌尿内镜手术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的分析评价与修改。
1.3 观察指标
每周护士长需对其进行抽查与评价,并对该手术的医生进行不记名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使用100分为总分的评分标准,器械准备的满分为20分,仪器管理的满分为30分,消毒隔离方面的质量的满分为20分,巡回护士的技能配合的满分为30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医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护理质量的不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學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患者医生满意度调查的对比: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医生满意度调查
注: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2.2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的配合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手术配合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的配合质量评分(x±s)
3 讨论
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是两个互相并存的概念,两者互为因果,互成反比,当护理风险的系数降低时,护理安全的系数就升高[3]。在泌尿内镜手术中,通常着重把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与管理因素三方面的风险因素。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多存在着交接多、操作多、对服务要求高、时间长且持续、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高能特点,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总结、交流学习经验,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我院为进一步分析与探讨泌尿内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特选取需行泌尿内镜术患者160名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发现,在医生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器械准备情况、消毒管理的护理配合质量、仪器的管理与配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泌尿内镜手术前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泌尿内镜手术前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过程中易产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与处理,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质量,有利于术后的恢复,且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香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2(12):180-182.
[2]胡奇利. 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32(17):85-86.
[3]柯杏,钟华. 护理风险管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4,02(21):169-171.
【关键词】 泌尿外科 内镜手术 护理风险管理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泌尿手术种类的增加,传统膀胱、尿道、前列腺、输尿管以及肾脏的手术逐渐被微创手术[1]所取代,而在手术后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不利于对手术护理风险的避免,对医生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临床上逐渐推行在手术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且该方法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提高医生的满意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我院为进一步分析与探讨泌尿内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特选取需行泌尿内镜术患者160名进行研究比较,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的160名需行泌尿内镜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均为男性,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7.41±6.28)岁,平均病程(21.31±13.24)d;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7.41±6.28)岁,平均病程(21.31±13.24)d(10~14)。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泌尿内镜手术易导致风险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确定,再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从而对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管理。风险因素多包括人员(医护人员、患者)因素、环境因素与管理因素等多个方面。风险管理组织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该组织的各成员为精通护理业务的各个专科的组长。主要职责包括通过调查满意度查找出影响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因素,并对此加以修改;定期对手术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护理缺陷[2]进行分析研究,并成立相关预案;对原有的已制定好的泌尿内镜手术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的分析评价与修改。
1.3 观察指标
每周护士长需对其进行抽查与评价,并对该手术的医生进行不记名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使用100分为总分的评分标准,器械准备的满分为20分,仪器管理的满分为30分,消毒隔离方面的质量的满分为20分,巡回护士的技能配合的满分为30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医生满意度的调查与护理质量的不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學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患者医生满意度调查的对比: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的医生满意度调查
注: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2.2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的配合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手术配合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的配合质量评分(x±s)
3 讨论
护理安全与护理风险是两个互相并存的概念,两者互为因果,互成反比,当护理风险的系数降低时,护理安全的系数就升高[3]。在泌尿内镜手术中,通常着重把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与管理因素三方面的风险因素。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多存在着交接多、操作多、对服务要求高、时间长且持续、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高能特点,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总结、交流学习经验,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我院为进一步分析与探讨泌尿内镜手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特选取需行泌尿内镜术患者160名进行观察比较,研究发现,在医生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器械准备情况、消毒管理的护理配合质量、仪器的管理与配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泌尿内镜手术前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泌尿内镜手术前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手术过程中易产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与处理,提高了患者的手术质量,有利于术后的恢复,且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香玲. 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2(12):180-182.
[2]胡奇利. 护理风险管理在泌尿外科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32(17):85-86.
[3]柯杏,钟华. 护理风险管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4,02(2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