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域秘境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青海玉树震后重建的新城

  玉树,全称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地区,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主体民族比例最高、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

文成公主 爱在西藏

②小型转经筒

  翻阅玉树的历史得知,从古代的西羌之地到魏晋南北朝时的苏毗王国,从隋的“女国”到唐、宋的吐蕃属地,再到明清由中央直接管辖,玉树的文化发展既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从唐蕃古道走来的玉树,让我们依稀看见了入藏的文成公主留在玉树那段时日的青春芳华,看到勒巴沟里拜佛冥思的文成公主,是怎样用个人的幸福换来汉藏百姓的安居乐业,又是怎样站在高高的宫墙上思念远方的故土……
  文成公主的嫁妆十分丰厚,陪嫁有十二岁释迦佛等身像;识别善恶的日月宝镜,各类珍宝及金玉饰物;金玉书橱,360卷佛教经典, 300种卜筮经典,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种治病药方,4种医学论著,5种诊断法,6种医疗器械,此外还带去了大量农作物的种子。这些资金与物资为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博学多才的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使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得到大唐的滋养。难怪晚唐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叹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③唐蕃古道
④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也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而汉文化对吐蕃的影响也绵延至今,从勒巴沟的摩崖石刻,到文成公主庙,都可以发现文成公主的痕迹。

格萨尔王 魂在玉树


  玉树州首府为结古镇,“结古”藏语是“货物集散地”,唐蕃古道也以此而成。青海省的果洛地区是格萨尔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结古镇的格萨尔广场,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广场中心是英姿飒爽的格萨尔王黄铜雕像,高21米,想要全方位观察,必须仰视。这座雕像朝披霞光,夕染暮色,背靠着周遭起伏的山体,有天人一体之感。
⑤格萨尔王雕像
⑥经幡飘荡

  看到格萨尔雕像,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终生都在与邪恶势力抗争的英雄——格萨尔王。相传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从生于异境,少年漂泊,到赛马称王……格萨尔的一生被赋予了传奇与神秘,格萨尔磨刀石、格萨尔马蹄印、珠姆马圈印迹等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经过一千多年的积淀,格萨尔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格萨尔被视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现象,是当地人传诵至今的史诗。
  白天的萨格尔广场,人来人往,附近就是一家大型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经常有人会抬起头来,仰视着这位史诗级的英雄,而格萨尔也手持武器,身向苍穹,护佑着足下的一方水土。

嘉那玛尼 石在玉树


  嘉那玛尼石经城,俗称嘉那玛尼。位于离结古镇3公里处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嘉那玛尼石经城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又名嘉那活佛)创建。现玛尼石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有20多亿块玛尼石、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10个大转经筒、300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
⑦信徒供奉的佛像

  石经城的佛堂内还供奉着第一世嘉那活佛塑像和自显玛尼石块。嘉那玛尼文化渊源于道丹松曲帕旺创建的嘉那玛尼石,该玛尼石又称新寨玛尼石堆,迄今有300余年历史。历经几代信教群众的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玛尼石的规模和数量得到空前发展,被誉为“与圣地拉萨媲美”的佛教圣地,成为信教群众以及文化学者翘首向往的地方。
  2010年“4.14”地震时,嘉那玛尼石的部分佛殿、佛塔、石墙以及其他相关建筑设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和坍塌,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玉树灾后重建十大建筑之首,如今的嘉那玛尼石堆及嘉那玛尼文化作为玉树地区最具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民族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来客。可能连道丹自己都想不到,当初不经意间创建的小小玛尼石堆,在300余年的时间里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终成为蜚声世界的藏传佛教玛尼石堆和文化遗产,而道丹本人也因此成为玉树地区最具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⑧抗震救灾纪念馆

玉树不倒 青海常青


  被历史浸润的玉树,流传着千年前的美好传说,也传播着当下的中国故事。
  9年前的一场大地震,让这个美如仙境般的地方险些毁于一旦,房屋几乎全部被震塌,数千人遇难。灾后,全国各地人民给了玉树巨大的支持,也让全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经过几年的灾后重建,如今,玉树又慢慢恢复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⑨抗震救灾纪念馆令人铭记地震带来的悲怆

  为了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玉树藏族自治州在玉树市结古镇西杭修建了“玉樹抗震救灾纪念馆”。纪念馆于2012年4月10日开工,2013年10月30日完工,纪念馆用地面积约为5776平方米,其中遗址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由地震遗址、纪念馆主体及感恩广场三部分组成,建筑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多角度、多视觉地再现了玉树灾后重建历程,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灾后新玉树的家园新貌。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再现了大地震带给人们的悲怆,同时也展现了抗震救灾期间社会各界万众一心、不畏艰难的支援。置身其中,看着一张张痛苦的表情,内心五味杂陈。
  中间的祈福厅,由刻满六字真言玛尼石和两侧对应的414盏酥油灯组成,以藏族的传统方式为玉树地震中的罹难者祈福。
⑩纪念馆中被救出的小女孩雕塑
11重建之后的玉树新城

  为了感恩全国同胞在地震期间对玉树州的大力援助,玉树决定全境内的所有旅游景区都不收门票,免费对游客开放,而且是永久免费,这一做法令游客深受感动。
  站在城边的小山上,整座城市一览无遗,一条河流从城中穿过,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经历了废墟之上的重生,玉树变得更加坚强,处处透露着浴火重生的美与壮丽。玉树此行,始于向往与期待,止于敬畏与仰望。
其他文献
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可是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这种灌输式教育不能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只有激发
①年保玉则仙女湖畔的全缘叶绿绒蒿 ②生长在麦秀林场林下的藓生马先蒿 ③生长在鄂陵湖畔的多刺绿绒蒿 ④鄂陵湖畔茁壮生长的马先蒿   玛多是黄河流经的第一县,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玛多古为羌地,唐属羁縻州辖地,后属吐蕃,明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地,清属上郭罗克百户辖地,隶四川松潘镇漳腊管辖,民国三十年(1941年)置哈姜设治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并入星川设治
期刊
摘 要: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一是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需要精挑细选;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三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保证一定阅读量;四是阅读方法要因题而异,有的放矢;五是指导学会猜测生词,加强限时阅读。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命题趋势]rn高考完形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每一空白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该题的特点是:注重整体,注重综合.完形填空一般会选择记叙
本文首先谈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从我国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中发掘素材,在教学中挖掘出爱国主义素材,在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讲解中渗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