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抓好学校科研队伍建设,各级领导重视是保障,搞好培训是基础,科学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教师 科研队伍 建设
  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流看,不论是育人环境的改善和德育工作的加强,还是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其关键都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师内容的变革中,还是在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革中,教师都是中心环节。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成为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科研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说,教师参加科研、建立学校群众性的科研队伍,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基础;学校教育改革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依靠广大教师参与的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一、认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中小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首先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参与教育科研使中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一旦中小学教师亲自参加到科研活动中来,就能亲身体验到科学研究所揭示的教育客观规律,进而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教育质量。
  (二)当好教改骨干与先锋,为深化教育改革服务。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与基础。具有教育改革性质的科学研究,既能使参与的中小学教师把对教改实验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又能使他们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带回到教改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从而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教育改革的主动权,而且也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教改的质量。
  (三)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实现教师自身的多方面价值。中小学教师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等科研活动,能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程度逐步提高。与此同时,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就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的角色模式也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与“学者型”。于是,教师不仅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使教育教学更具有开拓性,而且教师本身也具有了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自觉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抱有浓厚兴趣和参与愿望。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教育改革日益得到全国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得到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的重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过程,使他们从对教育科研感到陌生到觉得并非高不可攀;从初步尝试,到积极投入;从摸索前行,到较系统、科学和规范地研究;从“星星之火”到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在学校普遍开展。正如林崇德教授说的那样:“这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一大成功:中小学教师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五)中小学教师有较为深厚的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中小学教师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科学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们拥有较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及实践经验,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经过短期培训和实践,他们会很快掌握中小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成为中小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六)在行动中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客体是学生和教育教学过程,研究的课题就是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为研究的课题,又把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科研知识,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
  一项课题的研究,仅有优秀的选题、周密的设计方案、科学的研究过程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来从事研究,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得不出研究成果的。因此,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建立一支群众性的科研骨干队伍,是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工作的职责。中小学教师是在繁重的教育教学之余挤时间从事科研活动的。由于研究能力较低和科研专业知识的匮乏,他们迫切需要培训、进修或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迫切感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教育科研解决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育科研,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教育科研,又使自己成为了教学骨干力量,这些对于自身的职称评定、晋级提拔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在多方面尝到了甜头。因此,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方面,学校领导要积极给广大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培训、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导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学校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把这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只有领导重视,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才会具有群众基础,教师科研队伍也才能逐渐形成并建立起来。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培训工作。学校群众性教师科研队伍的建设,领导重视是基础,抓好培训工作是关键。
  1.以老带新,形成科研骨干队伍。学校教育科研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校科研必须集体协作、分工实施、共同研讨、集中智慧、合作攻关。在学校从事课题研究的群体中,必须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带动没有经验的或刚入门的年轻教师。科研不分先后,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的研究技术方面(如计算机、新的信息)可能优于年长的教师,而年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方面又有优势,实行课题研究以老带新,可以使教师群体间优势互补,可以促进科研新手尽快入门和成熟,进而担当难度较大的课题,解决更关键的教育问题。科研骨干队伍将在以老带新和“老”与“新”的交替中,在学校科研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中逐渐形成。
  2.针对学校科研工作遇到的问题请专家讲学,向专家请教。中小学教师不是专业的教育研究工作者,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向专家和学术权威请教,借助外援来解决学校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较为迅速、较为有效的办法 。另外,把专家请到学校来,通过专家的讲学和实际操作,广大教师还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会很快地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在科研路上小走弯路,缩短由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的时间。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后进生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和学习兴趣,他们往往先是厌恶,而后放弃,最后自暴自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化,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探讨了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实作用,并对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勤工助学 书协会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采用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不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众所周知高三数学教学工作主要是复习,而复习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一轮复习重在基础,在抓
目的:观察2010年11月-2011年5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该组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并获得支气管灌洗液(BALF),提取目的DNA片段,经Nested-PCR快速诊断MP感染,
摘要:本文从教师本人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个人魅力和直观激趣、实验导趣等授课方式诸方面探究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旨在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激发 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每位教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学生的学习就会是幸福的、快乐的。  一、提高自身修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
摘要:拥有创新意识的人就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获得创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放过任何疑点,养成爱琢磨,爱钻研,勤学好问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开拓 创新理念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社会经济和社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也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当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
摘要:精心设计导言和提问、善待错误、呵护质疑和增加实验来增强课堂气氛的互动性,通过师生人格平等、教学活动中平等和学生之间平等来体现师生关系平等性,以及教学内容呈现的新颖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和学习活动中的的合作性,以此五要素来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环境 互动性 探究性 能力  在当今教育格局下,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1]。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