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未来体育的发展趋势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未来,必须更加注重学校体育与社会的高度文明及素质教育相协调。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商品社会基础上的,体育活动又是契合人类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连接纽带,是人类更好的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未来体育 学校 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是建立在现代高度文明和快速发展的商品社会及精神文明基础上的整体和谐社会。因此,单从有形的社会发展过程看,社会发展进程中,仍将带有商品社会的烙印,如竞争、求利等商业色彩的特性。而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活动,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符合人类的攻击天性,同时又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趋势,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以及社会中各年龄阶段较好地参与社会的正确途径之一。因此,无论未来社会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体育运动仍将蓬勃发展,并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要而相应的演变和变化,它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积极因素。
  
  一、学校体育应向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方向平稳过度
  
  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终止是为教学任务而教学,并没有把学校体育教学当做对学生一生受益的健康教育去安排教学计划,这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未来的学校教育理念应树立学生终身受益、社会受益、创造和谐气氛、制造友谊纽带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
  1.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进“健康体育”,创建现代健康观及和谐社会体育的教育思想,使体育教学向学生终身受益、全民健康、社会和谐的目标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转化。以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来筹措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更好地解决现在与未来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体育知识的需要,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
  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社会化、个性化、多样化、整体社会和谐化的转变,做到“因人施教”与“因材施教”及社会普遍接受的有机互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树立学习兴趣和自信,对学生进行现代主体性体育教育,把单调枯燥的技术转变为丰富多彩的主体性体育活动,注重学校体育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体育教育对学生未来乃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以及融入和谐社会,使体育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连接社会和谐的纽带。
  
  二、学校体育教学要向全民健康、推进全民健身发展
  
  全民健康、全民健身是体现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从目前我国的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方面看,大的社会环境体育文化,普及性的体育教育,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结构性问题还是相当突出。在我国,地区性体育运动差距、体育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地方经济和财政能力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体育对未来社会全民体育教育的发展。
  1.学校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开展的对象是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学生开展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并有利于他们长远发展的体育教育十分重要,在学生身体成长和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组织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外的体育健身活动,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和终身健康以及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十分有益,也是学生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必要因素和条件,并是创造和产生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2.各级学校每年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大批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基本上养成了独立的、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和习惯。因此,学校体育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对社会未来的影响力也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必须具有始终如一的连续
  性,要注重社会和谐的实际效果和两性的长远作用与导向。
  
  三、学校体育要立志于终身体育、促进人类健康的社会化作用发展目标
  
  所谓终身体育也就是终身地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是形成学生终身锻炼的前提,也是促进人类体育与健康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终身健身的体育思想在强调体育锻炼作为增进人体健康手段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体育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使人在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体现人的个性,并在获得驾驭生活和担当社会主人的感受中,找到自身生活的价值,创造精神财富和社会文明。终身体育能帮助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和现代文明对人体的挑战,缓解现代社会对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有益于人们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1.学校体育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并围绕着这条主线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2.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过程,学校体育要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作用与方向,它是体现满足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的有机统一,体现社会化、普及化体育的基础,有其良好的正效应释放。
  四、未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应该注意教学学科之间的相互平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再把体育课程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要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团队精神、个性等心理素质与个人品德的培养。要结合体质、生理、心理、道德、生物、哲学、健康、形体艺术等所有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研究身心全面发展的结构特性和要求、研究专选课与选修课的单项关系与多项的交错互动关系、研究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研究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的整体优化与对人类健康等趋势和两性关系。更新和优化现有的体育课内容,增加部分健身、健美、抒情、休闲的民族传统体育及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体育教材与教育方法,重视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特别重视未来学校体育与社会化的适应性及理论与实用性和普及性问题的研究。要把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化衔接及适应人群的宽度及覆盖率作为研究的重点。还应特别注意研究的方法,社会的反馈以及修正效果。总之,要特别注重未来学校体育教学的长远效应和社会化作用,把健身、健康、社会和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研究与实施终身体育的远大目标,让未来的体育教学成为科学的、人性的、和谐的教学工具与纽带。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刍议.甘肃教育,2007年第8期.
  [2]邓维.试论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第12期.
  [3]贾小平.试论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赖世军.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的改革.体育师友,2000年第6期.
其他文献
物理规律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在整个中学阶段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主干地位。物理规律的教学成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知识,能否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应如何进行物理规律的教学呢?    1. 实验探究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必要性    物理规律的获得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分析法,即利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规律;二是实验归纳法
开展素质教育的提出,促使着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计划成为主流,学生占据了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本位的教育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
信息多元化的发展时期,计算机技术在更行各业的发展应用也快速发展,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也成为社会大众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初中教育阶段,作为帮助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反思型的学生,高中物理课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简单阐述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义,并对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反思能力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学习能力的界定是:“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
教师将生活之中的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令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而言具有积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来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视,通过有效教学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的
游戏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进入课堂中.本文从课前的准备,课中的互动,课后的总结这三个环节入手,深刻剖析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品质以及效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目标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热度不减,思维导图的应用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加明朗清晰.语文教师也在逐步利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