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督阁对中国东北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司督阁医生在东北地区的行医办学生活经历,重点阐述了他对东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启蒙和影响。我们通过对司督阁医生编著的《满洲十年》,其夫人编著的《满洲的司督阁》以及陈醒哲编著的《盛京医事》,盛京医院编写的《奉天医科大学简史》的材料研究,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与国外学术机构网站收集了大量学术资料,研究了从1983年到1922年,司督阁医生在中国的四十年。他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奉天会战的劫难,度过了浑河洪水、亚洲霍乱、东北鼠疫的灾祸,为东北乃至中国医疗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他创建了沈阳地区第一家西医诊所,第一家西医院——盛京施医院,创建了盛京医学堂(即后来的奉天医科大学,后并入中国医科大学),开创了东北地区西医教育的先河,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高等医学教育起到重要影响。
  关键词:司督阁;东北医学;医学教育
  The Influence of Dugald Christie o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Yuanyuan Dong1, Xiuzhi Guo1, Yuanyuan Zhou2
  1.Center of Oriental Humanistic Medicin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2. Shenyang Municipal Archives Bureau
  Summa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dical practice, school running and living experience of Dr. Dugald Christie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a focus on his enlightenment and influence o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Through research and study on the book of Dr. Dugald Christie Ten Years in Manchuria, the book of his wife Dugald in Manchuria, the book of Prof. Xingzhe Chen Shengjing Medical Affairs, the book composed by Shenjing Hospital Brief History of Mukden Medical College, along with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academic materials from the internet and websites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institutions, we studied the forty years of Dugald Christie’s life in China from 1983 to 1922. He has experienced the chaos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Boxer Rebellion, the Russo-Japanese War and the Battle of Mukden; he has endured the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flood of Hun River, the cholera epidemic in Asia and the pestilence outbreak in Northeast China. He has left invaluable historic legacy and fortune for the medical industry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even the entire China. He founded the first Western clinic and hospital in Shenyang – Shengjing Shi Hospital. He founded the Shengjing Medical School (which later developed into the Mukden Medical College and became part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e initiated western medical educ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cas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 Dugald Christie, Northeast China medical, medical education
  1855年,司督閣出生于英国苏格兰,1877年至1881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1882年11月,他受苏格兰联合长老会海外传教委员会的派遣,携新婚妻子远涉重洋乘船来到中国东北施医传教。1883年初,来到了当时称作奉天的沈阳。乘牛车来到小河沿时,他最初希望传播教义,但满眼见到的尽是贫病交加的晚清子民,医生的良知驱使他首先建立诊所为百姓看病,后又召集来几位国内医护同行前来助阵。当时中国乃清朝末期,不仅东北,乃至全国乃至亚洲,医学非常落后,根本没有西医,仅有少数的中医。因此,小小的诊所面对众多的亟待诊疗的患者,扩大规模和医护人员的本土化养成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司督阁开始了在中国的施医办学,整整生活了40年。为沈阳人民乃至中国医疗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一、盛京医学堂的创立
  (一)盛京始医院的创立
  1883年春天,在小河沿的三间平房里,司督阁将“施医院”的牌子高高挂起,并在国人目光注视下完成了东北第一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天日,也让自己和这块土地紧紧连在一起。他认为,治病同传教一样,整治人们的灵魂,给人们带来福音,应该是免费的,故称“施医院”。凡来院就诊病人,进入门诊无须交费,住院病人只需交纳伙食费,无论什么人一律平等。
  初时的盛京施医院并不被百姓接受,只有走投无路他们才会到这里试试,即便这样盛京施医院依然打开了局面。到1884年,这个诊所的男病房已拥有了12张病床。据统计,1883年7月至1884年9月,诊所门诊量达到3792人次。1884年10月到12月门诊人数迅速上升,达到5096人次。1886年门诊人数有11857人次,手术251例,108人住院治疗。1887年就诊人数达到12845人次。几年后的门诊量,最高时达到每年4万多人次。
  1937年爱丁堡医学期刊刊印的司督阁医生讣告中的一段文字为:杜格尔德·克里斯蒂一生中最显著的功绩就是他几乎白手起家建立了盛京施医院。在盛京,这所医院至今仍然存在,拥有着300张病床和80名护士,每年在医院门诊就诊的人超过10万人次,住院的病人有5000人次。
  (二)成立最早的红十字战地医院
  1888年8月,沈阳暴雨成灾,洪水猛涨,浑河两岸和万泉河一带一片汪洋。在整个汛期和灾后的一年中,光是经司督阁治疗过的疟疾病人就达4000余例。几年之后,日俄战争爆发,沈阳沦为人间炼狱。1894年女子医院修建的时候,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司督阁南下营口与当地医生和学生创建7所红十字战地医院,抢救千余名中国伤病员。
  (三).创办盛京医学堂
  从1885年开始,司督阁医生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培训助理医师、药剂师、和助理护士,为诊所服务。 1892年司督阁在施医院内创办西医学堂,名为盛京医学堂,开始招生授课。1892年招收了王宗承、刘志学、王雅臣等8名青年,制订5年培训计划,这是司督阁医生为中国培训首批有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正规医师。
  司督阁的好友达里博士曾记述:“司督阁医生,将他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灵活地运用他出色的医术和经验,采用一些临时方法和措施,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司督阁都一视同仁,因而在整个满洲司督阁赢得了声誉,为人们所尊敬。”
  二、盛京医学堂的被毁和重建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沈阳爆发期间,他被迫携家眷离开沈阳,苦心经营的盛京施医院被大火毁于一旦。司督阁苦心经营18年的事业毁于一旦。1904年,司督阁开始重建医院,但因日俄战争爆发,直到1906年才开始动工。1907年3月,新的盛京施医院落成。有病床60张,有合乎要求的手术室、调剂室和附属设备,成为了国内颇为先进的医院。同时,医院仍坚持“施医”原则,贫困病人免费就医,甚而免费供餐,社会反应极佳。富裕病人可自愿捐助,以补偿经费之需。1907年,在本地官方支持下,司督阁买下与施医院比邻的一块房产,为建学堂奠定了基础。
  1912年1月,学校正式建成,名为“奉天医科大学”,成为东北地区医学教育的第一所大学,司督阁自任校长。医科大学的课程标准是按照苏格兰大学的模式设立的,学制最初为5年,后来增加到6年,最后增加到7年。教學过程使用汉语,但学生每天要用一个小时学习英文,因当时的中国缺乏西医医学文献,学习英语显得十分必要。这所大学,成为了沈阳、东北最早的西医大学,在沈阳的医疗事业史上功绩不菲。
  1917年冬,学校受到北京政府教育部注册备案,并改名为“奉天医科专门学校”。1917年1月,第一届学员经过五年学习毕业,他们绝大多数留在施医院和学校,作为临床医生或教员。有的还被送到英国爱丁堡医学院进修深造,如刘仲明等。
  1910年以前,中国自己培养的“西医生”和国外留学毕业的“西医生”加起来还不到2000人。而当时的中国已经有四亿人口,平均每20万人口中才有一位西医生,少得实在可怜。
  三、退休后仍然关心着医学院的司督阁
  1922年司督阁退休归国,但仍为医院和学校操办募捐活动,长达14年之久。据《盛京医科大学要览》统计,至1923年司督阁退休辞职回国后,培养四届毕业生共107名,而至1927年第七届毕业生共170名(不包括在校的学生);发展至1941年第十八届学生毕业,共370名,为东北地区乃至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帝的殖民地。日伪统治者停止对医院的经济支持,医院处于维持局面,在业务上和规模上均无建树。尽管如此,医院从未停珍、各科手术照常进行。最初,伪满政权对于英国人创办的医学院校,在初期采取所谓的不干预态度,学校一切只能依靠英国资助,招生和授课得以继续维持。校名改为“盛京医科专门学校”,学制仍为7年。此期间选送优秀毕业生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扩大院际交流。1932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发表声明,承认本校毕业生的医学士学位,可选派人才赴该校进修,经费由英国资助,从而增加出国深造的机会。1936年,司督阁在苏格兰病逝,终年81岁。去世前,他一直担任中国苏格兰协会会长,始终关心中国的留学生,关心中国,关心沈阳,为医院和医学院筹款,用一生“促进中国和英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司督阁在沈阳的期间,历经了清末和中华民国初期的7任盛京将军、3任东三省总督、2位奉天都督和1位东三省巡阅使的不同执政时代;他度过了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奉天会战的劫难,度过了浑河洪水、亚洲霍乱、东北鼠疫的灾祸,他为沈阳人民乃至中国医疗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他献给了沈阳、献给了东北。从盛京医学堂到奉天医科专门学校 、盛京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辽宁医科大学,作为当时东北地区第一所医科大学和最高医学教育学府,其校训为:“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从1912年3月28日第一期学员正式入学。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该大学(后易名为辽宁医学院)共招收学员31期,王宗承、高文翰、李佩琳、吴执中、崔义田、齐镇垣、宫乃泉、许殿乙、王景恩、王景泰、池仲九、吴英恺、白希清、石玉茹……这些人几乎每一位都是中国近现代医学界赫赫有名的专家,多数都是大师级人物。司督阁为沈阳近代西医学教育的兴起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虽以传教士身份来中国,可他始终是以传播医学为志向并做出突出贡献,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
  参考文献:
  [1]《奉天三十年》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著,(英)伊泽·英格利斯 编著,张士尊、信丹娜 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
  [2]《盛京医事》陈醒哲.
  [3]《奉天医科大学简史》内部出版.
  作者简介:
  董园园(1979年4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史、医学伦理学。
  基金: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哲学社会科学提升计划,项目编号:311011807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诸多社交媒体,来分析社交媒体中日常摄影的具体案例分析。  关键词:日常摄影;社交媒体  大量的社交媒体应用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消遣娱乐、交流互动、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的易得性使其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交互性使它在虚拟化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开性使得人人都能进入这一领地。摄影图像作为社交媒体中传递信息的媒介之一,在各类应用APP中备受欢迎。社交媒
期刊
摘要:在信息全球化影响的今天,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是社会之所需要。凭借其特有的创新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的慕课课程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许多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结合本校实际,当慕课应用于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课程后,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具创新性,并且迅速得以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写作;“三位一体”  一、慕课应用于大学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天人合一”、“自在和谐”、“形神兼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道路,并且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资源,为设计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积淀的投射和表现形态,它根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上,极具魅力,并具
期刊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专业就业率较低的现状,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同时,用人单位的“招工难”现状一直存在。这种矛盾的现实,根本原因何在?组织社会化研究视角给出旅游人才培养一种新的视角,借鉴组织社会化理论,构建了新的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体系,并对校园社会化深入研究提出了再思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高职;校园社会化实践教学  Discussion on Campus Socialization
期刊
摘要:“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既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应急之举,同时也是互联网+教育的试金石。本文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少儿美术教学为例,对教师学生的调研、访谈,客观整体地梳理了美术课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优化策略。  疫情期间,教育部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实现学生在家学习。线上教学多以超星、微信、Q
期刊
摘要:新媒体艺术是一门向着重要艺术领域发展的新艺术,它颠覆了对于传统媒体的印象。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造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新媒体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文化创新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技;发展趋势  引言:在当代语境下,新媒体艺术是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并且在艺术领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并不是取代
期刊
摘要: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重视电视舞台剪辑艺术的应用,结合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剪辑手段,重视细节剪辑工作,更新电视节目制作理念,提升电视节目的艺术化水平。本文就信息时代背景下电视舞台剪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更好的满足公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时代;电视舞台;剪辑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提升了人们对经济文化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电视节目审美的需求,相关
期刊
摘要:太乙真人作为神话虚拟人物,著名人物哪吒的师傅,出现在很多动画作品中。因时代背景不同,开放的市场、观众多元化的要求,导致太乙真人的形象也与时俱进,变得更丰富,更吸引人。本文通过《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的太乙真人形象对比,深入研究太乙真人形象的嬗变。  关键词:动画电影;太乙真人;形象研究  在国产动画作品《哪吒闹海》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师傅太乙真人的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本文
期刊
摘要: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地形进行改造,营造水景景观,实现水景景观和园林景观的协调,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设计方式,水景可以优化生态环境,也可以提高园林的美感,水景还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动态美。在现代化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水景景观的作用,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手法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口语能力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老师必须要坚持“初心”和“使命”,以创新的路径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因此,本文立足新时代特点,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问题、原因及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全面提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路径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