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句话点评:
针对校内、校外资源充分开发课程,科学设计课程,形成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课程菜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兴趣建设小菜园。2007年,学校周边居民拆迁,留下大片荒废的土地。经有关部门同意,学校干部教师一起动手,对渣土地进行修理、平整,为学生们开辟出种植基地。教师带领学生种上了多种果蔬:西瓜、南瓜、冬瓜、芹菜、菠菜、小红萝卜、丝瓜、葫芦、豆角、玉米、绿豆、向日葵,等等。全校各年级学生都会轮流到小菜园去参观、体验。学生在这里种植,认识果菜植物;在这里上写生课,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食堂师傅还将学生种的蔬菜做成食品,让学生体会劳动的收获和喜悦。学生在这里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了农时、农事,开拓了学生们的生活视野。
2.挖掘校外资源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
我校地处北京站西侧,学校交通便利,周边有北京站、明城墙遗址公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建内大街邮局、王府井古人类博物馆等多家资源单位。围绕这些校外资源单位,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根据学生和不同年级任课教师需求,带领学生走进各个资源单位。
学校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东单邮局、建内大街邮局合作开发了《邮政邮票知识多》的教师用书,师生共同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接受教育。一位教师在上完关于《邮票的探秘》一课后,收到一封家长来信:“有件事让我很难忘。孩子回家说学校今天上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关于邮票的。她说课上同学们都非常积极,有的同学表演了关于邮票的小品,有的同学给大家介绍邮票的内容,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设计的邮票。孩子眉飞色舞地讲述,从她兴奋的表情里就知道她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和内容。之前的一个周末,孩子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寻找关于数学家的邮票,并说要给邮票照相,还自行设计、绘制了四张春、夏、秋、冬的邮票……以小小的邮票作载体,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邮票,寻找和邮票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全程参与准备的过程,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力量,让学生通过这个小小的四方世界来发现和认识世界。”教师带领孩子走进资源单位,开展邮寄一封信、给信进行分拣、盖邮戳等多种实践体验活动,在与学科课程结合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带学生到宋庆龄故居、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老舍故居、北京规划展览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学生在资源单位当小小讲解员、实践探究者、学习体验者……在这样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的有益补充,是真正的开放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经历了“参观学习—情境式学习—动手实践—深入参观学习”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锻造了教师,也发展了学生,真正是教学相长。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参观到真正走进资源单位,教师把社会资源开发为课程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看到了在教室、教科书之外还有一个更大、更立体化、更具有鲜活资源的课堂。■
针对校内、校外资源充分开发课程,科学设计课程,形成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课程菜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兴趣建设小菜园。2007年,学校周边居民拆迁,留下大片荒废的土地。经有关部门同意,学校干部教师一起动手,对渣土地进行修理、平整,为学生们开辟出种植基地。教师带领学生种上了多种果蔬:西瓜、南瓜、冬瓜、芹菜、菠菜、小红萝卜、丝瓜、葫芦、豆角、玉米、绿豆、向日葵,等等。全校各年级学生都会轮流到小菜园去参观、体验。学生在这里种植,认识果菜植物;在这里上写生课,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食堂师傅还将学生种的蔬菜做成食品,让学生体会劳动的收获和喜悦。学生在这里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了农时、农事,开拓了学生们的生活视野。
2.挖掘校外资源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
我校地处北京站西侧,学校交通便利,周边有北京站、明城墙遗址公园、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建内大街邮局、王府井古人类博物馆等多家资源单位。围绕这些校外资源单位,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根据学生和不同年级任课教师需求,带领学生走进各个资源单位。
学校与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东单邮局、建内大街邮局合作开发了《邮政邮票知识多》的教师用书,师生共同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接受教育。一位教师在上完关于《邮票的探秘》一课后,收到一封家长来信:“有件事让我很难忘。孩子回家说学校今天上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关于邮票的。她说课上同学们都非常积极,有的同学表演了关于邮票的小品,有的同学给大家介绍邮票的内容,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设计的邮票。孩子眉飞色舞地讲述,从她兴奋的表情里就知道她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和内容。之前的一个周末,孩子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寻找关于数学家的邮票,并说要给邮票照相,还自行设计、绘制了四张春、夏、秋、冬的邮票……以小小的邮票作载体,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邮票,寻找和邮票有关的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全程参与准备的过程,赋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力量,让学生通过这个小小的四方世界来发现和认识世界。”教师带领孩子走进资源单位,开展邮寄一封信、给信进行分拣、盖邮戳等多种实践体验活动,在与学科课程结合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带学生到宋庆龄故居、周口店遗址博物馆、老舍故居、北京规划展览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学生在资源单位当小小讲解员、实践探究者、学习体验者……在这样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是对书本知识进行的有益补充,是真正的开放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经历了“参观学习—情境式学习—动手实践—深入参观学习”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锻造了教师,也发展了学生,真正是教学相长。从最初的简单机械参观到真正走进资源单位,教师把社会资源开发为课程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看到了在教室、教科书之外还有一个更大、更立体化、更具有鲜活资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