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最早的时候诞生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末期,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就提出了60秒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微课则是在2008年的时候由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David Penrose所提出来的。所谓的微课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视频的长度也不能过长,一般需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目前阶段,虽然微课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深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为了探讨微课对高中语文的促进作用,在本文当中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一、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根据现阶段教育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课程教学的优化往往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入手,首先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在网络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课资源,其中不乏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优质教学资源,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微课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完善自己的微课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微课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的应用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微课往往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知识点进行制作的,因此,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特定知识的实际需求,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微课的出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将微课上传到班级所在的微信群、QQ群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下载,并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微课内容进行观看与学习,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微课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往往并不会感到劳累,因此,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
  翻转课堂是伴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的学习实现知识的外化,而在课堂当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实现知识的内化,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顺序正好颠倒。因此,被称之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出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实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视频,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微课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
  微课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得以有效实现。在传统教育当中,教师是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但是课堂教学的不可保存性导致教育资源的整合无法实现,而微课资源不仅可以通过硬件媒介进行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需要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本出发点,设计成一系列优质微课资源,同时也可以从网络媒体当中搜集其他优质微课视频作为补充,上传到微课平台当中,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分解教学
  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将系统的知识结构分解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微课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知识点的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在进行《归去来兮辞》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对于知识点划分存在着一定的迷茫性。笔者在进行该课程的微课制作过程当中,将微课的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文章背景、时代背景、知识拓展等几个不同的知识点,结果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彦.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15,07:211.
  [2]黄婷婷.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6,09:53.
  [3]杨华贤.“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60 73.
  [4]冯尚财.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114.
  张红蕊,山东邹平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针对性布设训练内容,强化学生个性学力塑造,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文本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实现语文认知的健康成长。  一、更新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妨从几个方面给出考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激发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传统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其次是音乐伴奏下的古
期刊
【设计理念】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教学本课时,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究“通过侧面描写来烘
期刊
最近重读教育家程少堂的《“语文味”成长史》,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味”研究的背景:新课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形而上学猖獗、形式主义盛行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满堂”“四个虚假”上。“四个满堂”为:“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课件)”“满堂夸(表扬学生)”;“四个虚假”为:“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由程少堂先生指出的课堂教学“满堂问”现象,我想
期刊
那是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为三年级语文下册《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而体会其当时的心理变化。笔者通过翻看教案以及整理听课者的课堂记录,着重从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两方面还原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真相,斟酌不足,并参悟完善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亡羊补牢的同时也能起到抛砖之用。  一、“课堂学习事实”的呈现  课堂紧接第一课时进行,前面刚好
期刊
“语文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立足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归宿点,“儿童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味”与“儿童味”同等重要,二者并驾齐驱,缺一不可,又相互融合和渗透,共同构建起充满“语文味”和“儿童味”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循循善诱,涵咏体味,多触角细品“语文味”  “语文味”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尽可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几年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以4-6人为一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便于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课堂学习中的疑难,并有利于教师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学生参与度高,也乐于接受,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精神、主动学习能力等。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有这么多“好处”,于是课堂上就出现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精彩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做到了然于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先准备的重要性。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并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