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废料再生生物质炭的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三种秸秆废料为材料来源,在缺氧条件不同温度(300,500,700℃)下制备生物质炭,分析生物质炭的产率、pH值的变化,再利用电镜扫描分析生物质炭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步上升,三种秸秆生物质炭的产率有所下降,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大量的孔隙结构,且随着温度升高,孔隙数量增加,在温度达到700℃时,生物质炭的孔隙变小,表面出现局部塌陷。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中化学教材电化学主题的比较分析,从实验、引入内容、栏目、践行性习题等各个方面比较,得出我国教材的编写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编写意见,为我国教材的编写
生物学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生物技术专业独立设置《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课,实验内
通过在高职医学院校医用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依托交互式教学平台,课前推送学习资源,课堂内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课后拓展、巩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
针对河北省某磷酸企业生活污水磷超标排放问题,采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相关附属工程进行整治。工程稳定运行两个月后,出水水质指标为:TP≤5 mg/L,CODcr≤300 mg/L,NH 3-N≤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典型固废处理和处置的多类型方法,教学难点主要是探究各种方法的具体过程和内在发生机理。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是医药类高职院校实验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传热学课程涉及大量物理数学理论知识,难度较高;传统授课难以结合该专业优势,学生参与度不佳,效果不理想。201
微课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它与翻转课堂的理念相结合,在各类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卓有成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