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诗产生于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主要内容的文学革命中,至目前尚不足百年。对于中国新诗的成就,过去的评论者大都估价偏低。如在1956年,朱光潜先生就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新诗给人有“一览无余之感”,像旧诗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胜境在新诗里是比较少见的”,这是因为新诗人‘过于信任‘自然流露’,结果许往往成为分行的散文,而且是不大高明的散文,这样就当然不能产生诗的语言所应产生的美感”。文章发表后,曾引起争论,直到现在,许多人仍持这种观点。其实,对新诗价值判断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辉煌的古代诗词的潜在参照系存在。中国古代诗词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新诗尚不足百年,怎样估价新诗的成就,新诗将向何处去,确实值得认真探讨。本刊现邀请了当今比较活跃的诗歌研究者就新诗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问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