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探究式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以尊重学生个性、运用探究式组织课堂教学为显著特征之一。本文拟从“自主探究”的课堂活动教学模式人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俗人俗语,白描传神,讽刺艺术和小说说"小"。通过论述,我们认识到《金瓶梅》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既给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又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加强音乐教学结构的自身建设和调整,因此,完善音乐课程现代化体系,推进学校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应紧扣四个“要”,以开拓全新的音乐教学思路。    一、教学视角要转变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联系学
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教学预设要按教学规律进行。如在课前预设中,教师应对新课标、教材、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过程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并作系统、合理的安排。新课改下的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舞台”,随时会出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即时“表演”,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如何应对教学中的“节外生枝”,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组织
独特的地域风貌、深厚的历史:乏化传承、勤劳勇敢的边塞人民,使大西北成为生长文学艺术的一方沃土。杨牧的诗歌也深深地扎根于这里,于是,他的诗作不仅呈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记后,留下的那部分东西。”那么在历史教学中留下的应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现结合人教版初二《历史与社会》的内容,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如考虑问题时容易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被事物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