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胃肠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目前已发现,过去诊断的绝大多数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多种肿瘤,其实都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范畴。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华东地区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
与常见的胃癌、肠癌等不同,胃肠道间质瘤并非起源于胃肠道的黏膜上皮,而是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1%~2%。而且,在发病机制上,胃肠道间质瘤也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存在本质不同——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存在特征性的特定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的局部侵袭性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转移。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疾病。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细胞分裂活性等指标,可以将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转移风险分为极低、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级。其中,极低、低度风险的极少发生复发或转移,几乎可以考虑为良性;但是,高度风险的术后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在靶向药物问世之前,发生率可高达40%~90%,一旦复发或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20个月。绝大部分的复发或转移发生于首次手术切除后的2年内。
95%胃肠道间质瘤可获根治性切除
鉴于肿瘤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不同复发转移风险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后的转归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回顾总结过去十余年来诊疗近千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经验,我科近年来建立了一支专业从事胃肠道间质瘤诊疗的团队,对所有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决策。
除了部分无症状的极小(<2厘米)肿瘤,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邻近脏器关系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等因素,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如: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微创手术等。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绝大多数(>95%)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
部分评估后判断为无法根治性切除或手术创伤及风险过大的患者,术前可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减,从而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条件。已经发生或有术后较高可能(中度及高度风险)发生复发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需要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由胃肠疾病、结直肠肛门疾病以及门静脉高压症专业组组成,专业特色主要有: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诊治,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消化道急腹症诊治,阑尾炎、疝等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纤维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肠梗阻及结直肠肛门功能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肾静脉分流术及联合手术。
科主任简介
曹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兼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外科综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并力促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微创化,参与编写“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与指南”。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东院)
近十余年来,一种新的胃肠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逐步进入大众的视线。目前已发现,过去诊断的绝大多数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多种肿瘤,其实都属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范畴。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华东地区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胃肠道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
与常见的胃癌、肠癌等不同,胃肠道间质瘤并非起源于胃肠道的黏膜上皮,而是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1%~2%。而且,在发病机制上,胃肠道间质瘤也与其他消化道肿瘤存在本质不同——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存在特征性的特定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的局部侵袭性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转移。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疾病。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和细胞分裂活性等指标,可以将胃肠道间质瘤的复发转移风险分为极低、低度、中度和高度四级。其中,极低、低度风险的极少发生复发或转移,几乎可以考虑为良性;但是,高度风险的术后极易发生复发或转移,在靶向药物问世之前,发生率可高达40%~90%,一旦复发或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20个月。绝大部分的复发或转移发生于首次手术切除后的2年内。
95%胃肠道间质瘤可获根治性切除
鉴于肿瘤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不同复发转移风险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后的转归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回顾总结过去十余年来诊疗近千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经验,我科近年来建立了一支专业从事胃肠道间质瘤诊疗的团队,对所有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决策。
除了部分无症状的极小(<2厘米)肿瘤,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与邻近脏器关系等因素,并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等因素,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如: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下微创手术和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微创手术等。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绝大多数(>95%)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
部分评估后判断为无法根治性切除或手术创伤及风险过大的患者,术前可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减,从而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条件。已经发生或有术后较高可能(中度及高度风险)发生复发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需要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由胃肠疾病、结直肠肛门疾病以及门静脉高压症专业组组成,专业特色主要有: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诊治,胃肠道肿瘤的微创治疗,消化道急腹症诊治,阑尾炎、疝等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纤维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肠梗阻及结直肠肛门功能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肾静脉分流术及联合手术。
科主任简介
曹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兼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外科综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并力促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微创化,参与编写“中国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与指南”。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