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年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扶持职高教育,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去年的职高入学率基本与普高持平。成都市的大部分职高基本实行了免费入学制度,并且每个学生每年补助1500元的生活费。生源的问题基本解决,而面临的新问题也出现了:现在的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很大,2008年入学的新生,数学考分高的有130分,低的只有10多分,2009年的情况也差不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加大,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是现今职高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其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就是我校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我们的一项市级课题。在此,笔者把近两年来的研究心得写出来,供大家交流。
  我们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的学科需要而进行分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以发展的动态的形式来看待学生,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教学切实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了教学效率。它针对的是个体的发展,培养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
  
  一、搞好入学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评价的依据
  
  教师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使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必须对各级、各班、各个学生有全面的认识。也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分析近几年来职业高中的生源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同一年度学生的入学成绩差距十分明显。(2)学生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希望通过三年的学习,圆自己的大学梦,而有些学生却只想混一张职高文凭;(3)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较大。表现在兴趣、爱好、动力、意志、性格、品质、态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4)学生的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兼顾以上的各个方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承认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承认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认真对待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发挥,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分层
  
  通过上述对生源教学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普通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根本不适应当前职高的教学。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用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锅煮”,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而有些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久而久之,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营养不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吃不了而“消化不良”,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职高数学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层前,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才能水平、知识水平、数学想象、数学思维等作综合分析与评估,然话以班为单位,进行合理分层。当然,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迁移的状态中。对那些积极向上的、进步较大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迁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制定各层次的合理的教学目标
  
  布卢姆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预期教学效果”。在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下,怎样在统一教学的前提下,辅以个别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反复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智商、情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之前提出每个层次的目标,目标的制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这样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不同的专业分类分层,数学教师研究了大量的专业课知识,找出了其中的联系,并对不同的专业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章节,做到详略得当,进而形成了校编教材。
  
  四、制定合理的考核措施
  
  传统的课程评价就是考试,以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而分层教学则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分层考核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补充。人的思维能力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加之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切不可强求一律。考同一难度的试卷,优生、学困生差距越大,优生易满足,学困生便会丧失学习兴趣;一些平时学习虽然有一定进步,刚刚提起一点学习兴趣的学困生,如果试题过难考下来分数太低,自信心必然会严重受挫,而导致自暴自弃,所以考试前教师应在试卷里分配好A、B、c题。A是基础题,按高的分配计分;B是中等题,按中的分配计分;c题有一定难度综合性的题目,按低的分配计分,并设立附加题,要求优生必做,中等生、学困生选做,中等生做对一题,半倍加分,学困生做对一题,加倍加分,这样学困生的基础题、中等题所得的分数就不低了。优生、学困生差距不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困生在同学中的地位,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找回自信心,燃起学习的欲望,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能更加努力学习,逐步从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从中等生转变为优等生,也无形中给优生增加了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考核形式不只限于考试,适当和专业结合起来,把所学数学知识用到实处。
  经过近两年分层教学的实践,深感分层教学有以下效果:
  
  1.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程度好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能更好地独立思考问题,课堂上不仅能“吃得饱”,且“吃得好”,学习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课堂上那种听不懂甚至没事干的“陪读”现象少见了,在考核中可以拿到以前从没拿到过的及格分,尝到了初步成功,找回了自信、自尊,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2.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
  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分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培养他们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团结精神。
  
  3.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全面性
  我们的教育不仅是要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更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分层教学”既利于拔尖优生,也利于转化学困生,还利于带动中等生,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过,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分层教学仅是我的一点粗浅尝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充实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蔡亲鹏,陈建花数学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罗新兵,罗增儒,数学教育学导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永银,易同贸,魏莹,工程数学——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成果。本文简述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课堂语言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交际语言教学 任务教学方法     我们看待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影响我们在课堂上教授第二语言的方法。如我们所知,我们使用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结果,因此选择正确的语言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
【摘要】在这个以创新为主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水平,提出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生 创新能力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高等教育也与国际接轨。开始进行大众化教育。有的人夸张地说,一夜之间我们就大众化了。但
在日本新锐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新娘》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无论在叙事手法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之处。贯穿全书的一段畸恋,其实在心理学上能够找到根源,即它满足
小学数学易教难学,实施分层教学是有效方法,重视分层教学管理是重要保证.抓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和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好处.
导入是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数学
【摘要】职教教师是职教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五个方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担当重任。  【关键词】教师素养 树立理想 更新观念 丰富知识 大胆创新 研究者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教
本文着重分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 ,对于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精神实质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从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我国的数学教育并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如今创新后的国际数学教学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伴随教育课程的内容日益新颖,增强数学教育和学生所处环境的关系尤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变式教学,是利用构成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演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从概念变式教学、例题变式教学、复习变式教学、注重动手操作四个方面探索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