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阅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应以英语教材内容为依据,参考实际情况,依据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写作、阅读二者有机结合,设计丰富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首先针对小学英语中高年段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其次针对小学中高年段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推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段;英语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郑莉,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为小学生必备的一项英语能力。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活动中,展开写作教学可推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还可有助于学生使用英语思维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一定畏难情绪,此也为部分教师展开英语教学活动的难点。经教学实践发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应用至英语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推动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英语中高年段教学现状
分析现阶段小学中高年段英语教学现状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首先为只写不读。英语教学活动中,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可有助于学生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写作句式,拓展学生单词储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法,推动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而借助朗读活动展开,则可有助于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培养,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本能的形成,还可借助语感对连词、介词及副词等的使用加以判断,完成正确时态、语态的选择。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英语教师多借助设置作文任务的方式,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加以忽略,要求学生直接呈现学习结果,此也为导致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借助多种复杂句子、死记硬背方式完成英语作文拼凑的重要原因。其次为只读不写。英语教學中还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重视自身英语阅读量的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原版英语绘本方式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此种教学方式虽可帮助学生对于原汁原味的英语加以接触,拓展自身词汇量,然而仅注重词汇的累积,针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难以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将所掌握英语知识、技能进行良好应用,方可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认为利用课堂时间讲述较低写作水平的小学生作文对英语教学而言并未具备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将理论知识的讲述作为重点,对学生能否熟练应用所掌握内容并未加以重视,使得英语教学效果难以得以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段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发现此教学方式以读为重要前提条件,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展开阅读教学,可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对文章主旨加以迅速把握,掌握文章脉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写作理念、写作技巧的渗透,为学生英语写作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还可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加以重视,借助有效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做到读之有物。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可在课堂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文章阅读活动,小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角色阅读活动,借助同学间的对话,对文章中的bird飞向什么地方加以了解。教师所设计的此种阅读形式具备较强趣味性,在此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积极性得以调动,有学生提问:“Where’s the bird?”有学生答道:“It’s behind the door.”教师还可以以学生阅读情况为参考,重点提问文章内容,如文章中可表示位置的介词有哪些?小鸟在树上应使用介词in或是on?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模仿写作活动。因学生具备良好阅读体验,加之教师指导,学生可迅速完成写作活动。由此可见,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写作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2.强调学生阅读情感抒发。小学中高年段教学活动中展开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为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活动后,应迅速设计相应写作教学任务,使读写可共同发展,尤其在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内心将会产生相应的阅读情感,此时教师便可借助写作训练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提供空间,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引导学生对四季的变化加以感受,鼓励学生对各季节中难忘的事情加以回忆,实现自身内心情感的调动。教师完成阅读氛围设计后便可引导学生以“My seasons”为主题展开英语写作活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实现自身情感的调动后,自身表达欲望得以激发,因此使得学生所写作内容更为充实饱满。如部分学生写道:“I like spring, because everything starts growing up from this season”,还有写道“Summer always makes me memorable”。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写作后,还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加以朗读,引导其他学生对此名同学的写作文章加以品评,借此可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活动的展开,为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一项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种情感同写作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所写作英语内容具备真情实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英语写作中。
3.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写作教学任务的设计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学习活动中,学生借助写作实践可提高认知并在阅读相关文章后,将会形成深层次的体验、感悟,因此教师在完成写作教学活动后,可引导学生再次展开相关阅读活动,从写作视角出发,针对文章展开深层次剖析,将写作反作用于阅读,推动二者深层次结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8“Our dreams”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My dreams”作为主题,完成英语写作活动,大部分学生多描述自身梦想,如有同学写道“I hope I can become a famous writer”,还有同学写的“To be a dancer is my dream”。学生在写作活动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文章,对梦想的真正含义加以剖析,教师还应以学生写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加以深层次理解,还可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即梦想不分贵贱,每个人均有为梦想努力的权利,值得肯定和鼓励,学生思想认知得以提升,学生在问题分析中将会逐渐形成自身想法,还可实现阅读价值的发挥。由此可见,将写作作为推动力而反作用于阅读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学生对自我写作水准加以反思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读写二者的良好衔接,促使写作、阅读二者可相辅相成,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为英语写作提供灵感。同时,借助写作的展开,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拓展读写结合教学渠道。针对小学生而言,可接触到英语的途径较少,多数学生均为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方为正式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即指大部分学生均为刚接触英语此门语言,若教师仅借助课堂时间展开英语知识的授课,则学生所接触英语教学时间较少,使得学生难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强化英语素养。同时,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加以纠正,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可以多种渠道接触英语,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机会。伴随电子设备进入校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将多媒体设备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借助互联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资料的查询,实现学生学習渠道的拓展,如教师展开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时,便可借助互联网向学生提供动画英语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借助生动形象视频的观看,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生观看英语视频过程中,应为学生布置相应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对对话内容加以认真聆听,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可与教师对对话中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展开沟通,这种教学形式实则为帮助学生对实际英语对话情境形成认知,促使学生对借助英语展开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形成感受,推动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升,还可使学生在自主展开英语学习活动中,借助此方式完成课文的阅读,将自身所阅读课文加以描写,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读写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读写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可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语感的培养,教师应加以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拓展读写结合教学渠道等方式,推动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怡.小学高段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8, 000(012):181.
[2]宋迎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4):240.
[3]王海霞.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9,026(043):176-177.
[4]王敏.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英语高年级写作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8,000(037):282.
[5]陈文华.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信息周刊,2018,000(018):1.
[6]朱琳超.读后续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促进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导学,2018,000(034):51.
[7]宁秀红.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8,000(051):441.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段;英语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郑莉,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为小学生必备的一项英语能力。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活动中,展开写作教学可推动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还可有助于学生使用英语思维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一定畏难情绪,此也为部分教师展开英语教学活动的难点。经教学实践发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应用至英语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推动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英语中高年段教学现状
分析现阶段小学中高年段英语教学现状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首先为只写不读。英语教学活动中,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可有助于学生积累作文写作素材、写作句式,拓展学生单词储备,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语法,推动英语写作水平的提升。而借助朗读活动展开,则可有助于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培养,推动学生英语学科本能的形成,还可借助语感对连词、介词及副词等的使用加以判断,完成正确时态、语态的选择。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英语教师多借助设置作文任务的方式,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加以忽略,要求学生直接呈现学习结果,此也为导致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借助多种复杂句子、死记硬背方式完成英语作文拼凑的重要原因。其次为只读不写。英语教學中还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重视自身英语阅读量的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原版英语绘本方式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此种教学方式虽可帮助学生对于原汁原味的英语加以接触,拓展自身词汇量,然而仅注重词汇的累积,针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难以起到推动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将所掌握英语知识、技能进行良好应用,方可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知识的内化。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认为利用课堂时间讲述较低写作水平的小学生作文对英语教学而言并未具备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将理论知识的讲述作为重点,对学生能否熟练应用所掌握内容并未加以重视,使得英语教学效果难以得以提升。
二、小学中高年段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分析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发现此教学方式以读为重要前提条件,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展开阅读教学,可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对文章主旨加以迅速把握,掌握文章脉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写作理念、写作技巧的渗透,为学生英语写作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还可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加以重视,借助有效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做到读之有物。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4“Where’s the bird”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可在课堂中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文章阅读活动,小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角色阅读活动,借助同学间的对话,对文章中的bird飞向什么地方加以了解。教师所设计的此种阅读形式具备较强趣味性,在此学习活动中学生阅读积极性得以调动,有学生提问:“Where’s the bird?”有学生答道:“It’s behind the door.”教师还可以以学生阅读情况为参考,重点提问文章内容,如文章中可表示位置的介词有哪些?小鸟在树上应使用介词in或是on?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模仿写作活动。因学生具备良好阅读体验,加之教师指导,学生可迅速完成写作活动。由此可见,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写作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2.强调学生阅读情感抒发。小学中高年段教学活动中展开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为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项重要途径,同时也为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活动后,应迅速设计相应写作教学任务,使读写可共同发展,尤其在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内心将会产生相应的阅读情感,此时教师便可借助写作训练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提供空间,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引导学生对四季的变化加以感受,鼓励学生对各季节中难忘的事情加以回忆,实现自身内心情感的调动。教师完成阅读氛围设计后便可引导学生以“My seasons”为主题展开英语写作活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实现自身情感的调动后,自身表达欲望得以激发,因此使得学生所写作内容更为充实饱满。如部分学生写道:“I like spring, because everything starts growing up from this season”,还有写道“Summer always makes me memorable”。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写作后,还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加以朗读,引导其他学生对此名同学的写作文章加以品评,借此可有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阅读活动的展开,为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一项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种情感同写作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所写作英语内容具备真情实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促使学生将情感融入英语写作中。
3.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写作教学任务的设计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学习活动中,学生借助写作实践可提高认知并在阅读相关文章后,将会形成深层次的体验、感悟,因此教师在完成写作教学活动后,可引导学生再次展开相关阅读活动,从写作视角出发,针对文章展开深层次剖析,将写作反作用于阅读,推动二者深层次结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如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8“Our dreams”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My dreams”作为主题,完成英语写作活动,大部分学生多描述自身梦想,如有同学写道“I hope I can become a famous writer”,还有同学写的“To be a dancer is my dream”。学生在写作活动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文章,对梦想的真正含义加以剖析,教师还应以学生写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加以深层次理解,还可促使学生形成认知,即梦想不分贵贱,每个人均有为梦想努力的权利,值得肯定和鼓励,学生思想认知得以提升,学生在问题分析中将会逐渐形成自身想法,还可实现阅读价值的发挥。由此可见,将写作作为推动力而反作用于阅读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学生对自我写作水准加以反思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重视读写二者的良好衔接,促使写作、阅读二者可相辅相成,借助阅读活动的展开为英语写作提供灵感。同时,借助写作的展开,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拓展读写结合教学渠道。针对小学生而言,可接触到英语的途径较少,多数学生均为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方为正式展开英语学习活动,即指大部分学生均为刚接触英语此门语言,若教师仅借助课堂时间展开英语知识的授课,则学生所接触英语教学时间较少,使得学生难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强化英语素养。同时,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加以纠正,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可以多种渠道接触英语,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机会。伴随电子设备进入校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将多媒体设备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借助互联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资料的查询,实现学生学習渠道的拓展,如教师展开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时,便可借助互联网向学生提供动画英语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借助生动形象视频的观看,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生观看英语视频过程中,应为学生布置相应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对对话内容加以认真聆听,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可与教师对对话中所描述的主要内容展开沟通,这种教学形式实则为帮助学生对实际英语对话情境形成认知,促使学生对借助英语展开对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形成感受,推动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升,还可使学生在自主展开英语学习活动中,借助此方式完成课文的阅读,将自身所阅读课文加以描写,推动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读写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读写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可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语感的培养,教师应加以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拓展读写结合教学渠道等方式,推动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怡.小学高段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8, 000(012):181.
[2]宋迎晨.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4):240.
[3]王海霞.小学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9,026(043):176-177.
[4]王敏.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英语高年级写作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8,000(037):282.
[5]陈文华.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信息周刊,2018,000(018):1.
[6]朱琳超.读后续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促进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语用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导学,2018,000(034):51.
[7]宁秀红.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 2018,000(05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