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在教学当中加入“思维导图”知识的应用,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把“思维导图”这种新的学习工具和初中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1.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用于描述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跟人类大脑的发散思维方式相类似。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发散出来许多分支点,每个分支点又可以成为下一层的中心或联想的开端,就像神经网络一样形成一种放射状的网状结构。
  1.2“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
  (1)便于使应用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词上,很快抓住重点内容。可以让人很快地明确中心或主题,有侧重点去学习记忆知识,使学习的效率得到提升。
  (2)可使中心意思突出,表达的内容主次分明,具有放射性。从主题开始形成题干,从题干辐射出来其他信息的分支,容易突出重点,有利于阐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思维导图”使人容易产生联想和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清晰了解思维的发展过程。
  2.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1.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备课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备课,教师备课过程就成为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帮助教师把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教师对所教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所了解,还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從而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焦虑感。焦虑的教师总是时刻想着如何讲好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该如何问。如果教师能够用好“思维导图”,根据备课时绘制的知识网络来把握整堂课的知识主线,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上。通过“思维导图”将课本中的线性知识点转换为非线性网状知识结构图,可以有效地帮助物理教师分析课本内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使教学流程更有条理更加清晰,有利于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
  2.1.2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课教学
  传统的物理复习课,通常是根据知识要点来进行顺序复习。学生如果按照课本知识出现的顺序,罗列出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记忆,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忘记。通过实践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复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将整个复习过程生动地记录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物理的复习效率。
  根据本人的经验,可在进行章节复习时让学生画出本章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作为一次考核作业,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有哪些知识的是不清楚的,还有什么缺漏,便于补充欠缺知识。通过把“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过程,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
  2.2.1学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在课堂上,学生一般是摘抄教师的板书,这种笔记方法是对老师课堂内容进行机械的复制,很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知识点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真正思考,传统的笔记效率低下,篇幅大,没有重点、层次和结构。而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效率高、体积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便于以后复习。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或符号写下要点,按照思维习惯把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充分理解,而且可以自由的跟随老师的思想拓展联想。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后反思。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做好笔记,比传统的笔记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2.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设计物理探究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通常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在设计实验时,指导学生将实验要探究的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设计的主题,让学生列出相关知识点和各种可能的实验方法,并将这些内容链接到相关的下一级主题上,形成“思维导图”的初稿。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画出“思维导图”的初稿,互相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和提高,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观察,我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2.2.3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逐步建立物理知识架构
  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时,最大的问题是记忆里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虽然记下的东西看起来很多,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传统手段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很难准确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就难以记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能够理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之间的关联。通过“思维导图”把物理知识以树状的结构图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架构,使学生的记忆更加容易高效,有效地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
  以上几种做法都是把“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些尝试。在教学实践当中也证明了这些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于教学当中,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效率,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也可以显著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项目课题“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724)】
  【参考文献】
  [1]窦经宏. 浅谈"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00(009):123.
  [2]刘冬. 用思维导图架起师生教与学之间的桥梁[J]. 考试周刊, 2015, 000(0A1):140-141.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而数学学科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极具抽象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才是小学数学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究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培养的意义,具体提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舞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在课堂上,学生“一味地听讲”,教师“一味地讲解”,而是要让语文课堂更“鲜”更“活”。  【关键词】激发自主;创设舞台;给予肯定  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教师在语文课堂当中,要想让学生在一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如智慧学伴在课堂上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智慧学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初学阶段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对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行为表现上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学生们渴望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引导的方式不对,中学的德育工作极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品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认知体系,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要充分且具体地掌握学生的个
【摘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了“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凸显出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借助学科优势进行整合与融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生涯发展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的真正落地。本文结合实践,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涯教育;策略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了“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凸显出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主动、很活跃的心理因素。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活动中,这样的学习和记忆是最有效、最持久的。本文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可行性展开探讨,特从营造氛围、创设情景、创新形式几方面进行阐述,强调激趣学习之重要性。  【关键词】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
【摘要】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无从下笔、无米可炊的状况。究其原因是缺少及不会运用写作素材。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口语交际情景,拓宽学生语言表达形式和渠道,借助可行的口语交际方式,能够积累写作素材,并籍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如何从口语交际中积累写作素材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作文;写作素材;创设;搭建;口语交际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8日上午,2021年梅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会议在梅州市实验小学召开。梅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宣传部、文明办和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以及城区学校和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梅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延海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梅州市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梅江区鸿都小学和2021年梅州“新时代好少年”,并为受表彰的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会上,李延海通报了梅州
【摘要】从《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统编教材的编排来看,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呈现梯度性的内在联系。本文以作为小学语文中重要的语文要素——复述为例,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复述的定位指导”以及“统编教材编排中复述的梯度性”谈复述在教学中如何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复述;小学语文素养;递进性  统编教材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
【摘要】英语课程内容中,主题语境被列为最重要的第一要素。主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强调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活动,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的探究模式,已经深入学习课堂。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首要的内容,左右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程度和语言学习的效果。针对东莞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着眼小学英语阅读课,本文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活动,引领学生预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