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公园绿地配置研究框架

来源 :中国城市林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绿地作为重要的公共生态产品,其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文化休闲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强调公园绿地规模数量和空间形态的布局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以公园绿地文化服务供需平衡为导向,初步建立综合数量均衡、效度满意度和空间匹配3个维度的分析框架,提出完善公园绿地文化服务供需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供需服务流机制、集成供需平衡分析框架等方面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探讨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
为了选择长江流域旱地作物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间作对旱地作物产量、品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间作系统各作物的总产量(或收益)高于其任一单作系统;间作能显著改善作物的品质;间作能够使各作物在时空与水肥利用上具有互补性;间作群体在辐射截获和利用总效率上不低于其任一作物的单作群体;间作系统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利用率、土壤养分利用效率高于单作系统;间作的两种作物对养分吸收存在竞争与促进关系,可
文章从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户外空间的使用以及户外游戏类型4个方面探究我国3代儿童的童年自然体验经历及代际变化,采用自然关联性量表(the Nature Relatedness Scale)衡量受访者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探讨童年自然体验与个体成年后自然关联性的相关关系,引起人们对儿童自然体验的关注,为营造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户外环境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代儿童在童年自然体验上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当今儿童童年时期的邻里自然程度、户外游戏频率、对自然空间的探访和自然游戏的参与程度明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