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油藏套损井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及实施效果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b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套损严重影响,G油藏开井率低,开发效果差,为此在对套损原因剖析基础上,围绕完井方式、储层出砂治理、套损修复以及隔热管优选等方面,提出套损井综合治理对策,现场应用取得较好效果,阶段累增油2.5万吨,低油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主题词:套损井  综合治理  对策研究  实施效果
  1.概况
  G油藏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纯油藏,原油性质为稠油,平均地面原油密度0.9517g/cG3,粘度2500.3~4500.5 MPa.S,储层呈现高孔高渗特征,平均孔隙度36.5%,平均渗透率1069.9mD,先后经历天然能量、蒸汽吞吐、蒸汽驱三个阶段,共有油井355口,开井258口,日产油735吨,采油速度0.85%,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0.2%,累积油汽比0.35。
  2.开发中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开发历程,G油藏开发中存在主要问题为套损井数多,开井率低,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如图1所示,套损井数逐年呈上趋势,2019年区块共有套损井84口,其中68口,16口井“带病”生产,造成402万吨控制储量无法有效动用,影响年产油量约2.1万吨,亟需开展套损井综合治理对策研究,制定合理的复产方案,提高剩余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3.套损原因剖析
  结合油藏地质条件、开发方式以及管柱材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套损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注汽吞吐过程套管热应力变化大,水泥环受热膨胀,多轮次注汽后,套管产生疲劳裂纹和压缩变形;二是地层出砂影响,地层砂反复碰撞射孔炮眼部位,加上出砂严重地层垮塌后,产生横向和纵向应力作用在套管上,致使套管变形;三是泥岩吸吸蒸汽发生膨胀,增加对套管的外部负荷,当套管抗压强度低于外部载荷时,套管就会被挤压变形甚至错断;四是套管材质影响,若套管抗拉强度低或存在外伤以及管接箍与本体丝扣不匹配等问题,会导致套管损坏。
  4.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4.1优化完井方式,延长套管寿命
  (1)提高套管钢级
  多轮次注汽使套管频繁热胀冷缩,套管所受应力变化集中在射孔部位释放,若套管抗击毁强度低,势必造成套管损坏,因此提高套管的钢级和壁厚,替换原有采用J55和N80型号,采用高强度BG130TT和 P110套管,并配套使用热力补偿器和地锚及先期提拉预应力等措施,提高套管寿命,延缓套变的发生。
  (2)采用砾石充填完井
  针对出砂区域的新钻水平井,采用砾石充填完井,在防砂油层部位的筛管外面空间内,填充并压实粒度合适的高质量砾石,形成砾石阻挡油层砂,具有防砂半径大、防砂周期长优点,以水平井G121为例,未砾石充填完井,2015年6月因套损停产,2017年2月实施小位移侧钻,采用砾石充填完井,已注汽吞吐2轮,与侧钻前相比,周期连续生产天数增加220天,平均周期产油量增加1800吨,油汽比提高0.25%
  (3)优选防砂筛管
  井下防砂筛管主要有两种类型,即TBS防砂筛管和激光割缝筛管。TBS筛管是指在不锈钢管上按一定规则打孔,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金属纤维烧结在打孔的基管上,形成网状滤砂屏蔽,防砂效果较好。激光割缝筛管是在API标准套管管体上加工细缝,形成过滤层,将流体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砂粒阻挡在管体之外,管体本身强度高,不易发生套坏。
  4.2加强储层出砂治理,减缓套管损坏程度
  按照“防治结合”的治理思路,根据出砂位置、出砂粒径、出砂程度等,制定合理的防砂和治砂措施,避免套损加剧。2020年以来共实施各类防砂措施15井次,包括高温固砂、压裂防砂、机械防砂等,有效14井次,平均日增油30.5吨,阶段累增油0.55万吨。
  4.3实施套管修复,恢复油井产能
  根据套管损坏程度,采取合理的修复措施,首先是对于套管轻微变形,采取套管整形措施,恢复套管形状;其次是对于套管破损,利用套管补贴、大修挤灰封堵漏点;最后对于严重套坏、错断,采用大修侧钻技术复产。2020年以来共实施套管修复措施8井次,全部成功,平均日增油20.5吨,阶段累增油0.65万吨。
  4..4优选隔热管性能,减少热伤害
  隔热管的隔热效果直接影响油井套管的热应力大小,隔热性能、在井内所处状态、连结性能和工艺条件等是影响隔热效果主要因素。为此在注汽生产过程中,采用真空隔热管和氮气隔热方式,减少套管的受热伤害,降低套损风险。
  5.实施效果
  在上述研究成果指导下,2020年G油藏完钻直井3口、水平井1口,全部对完井方式优化,平均单井日产油13.5吨,阶段累增油1.3萬吨,实施防砂措施15井次,实施套管补贴8井次,日增油51吨,阶段累增油1.2万吨,效果显著。
  6.结论
  (1)G油藏开发中存在油井套损严重问题,开井率低,影响油藏开发效果。
  (2)在对套损原因剖析基础上,围绕完井方式、储层出砂治理、套损修复以及隔热管优选等方面,提出套损井综合治理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3)本文在套损井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及认识,可为其它油藏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明等. 套管损坏形态分析及预防措施[J].石油矿场机械. 2007(09)..
  [2]蔡云.油井出砂机理分析及防砂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01).
  [3]詹逸伦.大庆油田套损井治理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9).
  作者简介:付尧,男,1988年4月出生,盘锦,汉族,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现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程技术部从事井控与压裂管理工作。
  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庆油田致密油压裂自实施以来,对施工规模、压裂液体系的优化一直都在进行中,但支撑剂采用的大多是陶粒。大庆致密油储层渗透率大多数为0.2-1.0 ×10-3μm 2 ,对导流能力要求较低,通过对导流能力的分析,制定支撑剂优选方案,通过现场试验后证实石英砂代替陶粒在保证压后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保障致密油储层的经济有效开发。  关键词:致密油;支撑剂优选;陶粒;石英砂  0前 言  优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期,高含水期油藏的开采效率较低,因此在实际开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够有效增加高含水油藏的开采项目,结合实际情况,对高寒水区的油脏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才能够有效实现我国高含水驱油藏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高含水油藏;采收率;实践  注
期刊
摘要 现有的测试封隔器多为旋转坐封封隔器,这种封隔器经过多年大规模的使用,具有坐封简单、性能可靠等优點,但是在井身轨迹复杂的井中往往出现坐封困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复杂轨迹井测试封隔器,有效的解决了复杂轨迹井坐封困难的问题,目前已经在胜利油田的地层测试井中展开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勘探开发 井身轨迹复杂 封隔器 地层测试 坐封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期刊
摘要:受油水井井况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及边底水侵入等因素影响, A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为此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明确6种剩余油分布类型,提出分层开发思路,取得较好效果,阶段累增油2.82万吨,为下步深化部署奠定基础。  主题词: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对策 技术研究  1.概况  A区块油藏类型为层状边底水油层,属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整体构造形态为两条北东向断层夹持的单斜构
期刊
摘要:油套管腐蚀以及安全生产问题是含硫化氢油气井完井工艺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先决问题,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导致硫化氢腐蚀的原因多种多样,下文含硫化氢油气井完井工艺设计过程中几种常见的防腐蚀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含硫化氢;油气井;作业施工  本文没有就防硫化氢完井设计的程序进行完整介绍,仅对当前我国含硫化氢油气井完井工艺设计中常见的几种防腐蚀方法的特点、在油气井作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部分防腐工
期刊
摘要:锦612块兴隆台油层中深仅为881m,因埋藏浅,油层砂岩压实胶结差易出砂,吞吐开发高温高压蒸汽冲击加剧了油层出砂,油井砂卡频繁。通过对该区块出砂及套损特点研究,采取下入环切金属防砂筛管治理出砂,悬挂衬管、换井底治理套损等措施,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防砂18井次、换井底9井次,累计增油7003吨,期间总结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防砂 悬挂衬管 换井底。  1 前言  
期刊
摘要:在油田开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出现的原油粘稠度高、出油量大大降低的问题通过分层注水的工艺都可以的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的对分层注水工艺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的探究绝不止步于这里,还要继续开发和创新更多更好的分层注水工艺来提高油井的出油率和石油资源的充分利用。文章对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采油工程;分层注水;工艺技术  在采油工程中,为了更好地确保采收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和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机械式大型采油运输系统设备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采油运输系统之一,机械式采油系统对设备技术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设备制造工艺以及组成简单、技术操作及日常维护两个角度来说都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但是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大型采油机械设备的采油能耗控制标准相对较高,同时采用能耗温度控制器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导致采油设备成本等和耗能控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采油行业市场低迷的今天,该问题
期刊
摘要:针对吞吐稠油开发后期出现的吞吐轮次高、采出程度高、低效井多、油汽比低、原油粘度升高,开发效果差等问题,开展高干度蒸汽吞吐注汽技术研究,提高蒸汽热焓值,扩大加热半径,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井周期产油量、油汽比,进一步改善吞吐开发效果。  关键词:稠油;高干度注汽;热焓值  1 油田概况  XX油田吞吐稠油已经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大,油藏性质发生变化,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大幅下降,原油采出
期刊
摘 要:针对老区L01块调驱效果逐渐减弱、日产油下降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细化基础地质认识,落实每个井组的连通关系,对区块实施了分区域、分井组、分层位的综合调整,利用侧钻、大修、转注、复注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同时加强分注、动态调配注并结合二轮调驱,缓解平面、纵向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区块日产油由70t上升至104t,自然递减率由22.5%下降至14.6%,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