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本文根据中学生兴趣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本人的教育实践,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兴趣特点 教学策略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前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后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是对该事物所带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中学生的兴趣特点
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兴趣范围缩小,中心兴趣形成。
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兴趣的范围发展有一个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的过程,中学阶段处于由广到窄的阶段。中学生兴趣范围缩小,许多中学生开始产生了中心兴趣,且研究表明:中学生中心兴趣常常同他们渴求某方面的知识或追求某种理想的职业有关。
(2)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加强。
初中学生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学科兴趣。进入高中后,随着他们对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兴趣已不再仅仅受情境和事物变化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内在主观意识倾向的调节与支配,兴趣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中学生兴趣的深刻性还表现在一些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社会事物的关心上。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趋于平衡。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间接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到了高中,两种兴趣已趋于平衡。
3.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根据心理学家对能引起兴趣的事物的研究和中学生兴趣的特点的研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本人提出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需要激趣策略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把英语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
2.立志生趣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个体对新异的现象或对象直接发生兴趣,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个体对某一事物产生了特殊爱好,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
3.双基育趣策略
兴趣的产生往往要以相应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过好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语言知识关。另一方面要狠抓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4.内容激趣策略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要做到:
(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
(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
(3)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
(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
(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
5.变化激趣策略
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强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积极的反应;弱刺激产生抑制作用,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单调则乏味。
6.媒体激趣策略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7.活动激趣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8.问题激趣策略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知兴趣。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人不能忍受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驱使自己采取获得新知识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来源”。
9.成功激趣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其次,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10.兴趣迁移策略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如可將其业余的兴趣爱好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获得学生的敬佩与信赖;同时要热爱、尊重、关心、宽容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英语学科上来。
关键词:中学生 兴趣特点 教学策略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前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后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是对该事物所带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中学生的兴趣特点
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兴趣范围缩小,中心兴趣形成。
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兴趣的范围发展有一个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的过程,中学阶段处于由广到窄的阶段。中学生兴趣范围缩小,许多中学生开始产生了中心兴趣,且研究表明:中学生中心兴趣常常同他们渴求某方面的知识或追求某种理想的职业有关。
(2)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加强。
初中学生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学科兴趣。进入高中后,随着他们对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兴趣已不再仅仅受情境和事物变化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内在主观意识倾向的调节与支配,兴趣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中学生兴趣的深刻性还表现在一些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社会事物的关心上。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趋于平衡。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间接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到了高中,两种兴趣已趋于平衡。
3.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根据心理学家对能引起兴趣的事物的研究和中学生兴趣的特点的研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本人提出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需要激趣策略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把英语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
2.立志生趣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个体对新异的现象或对象直接发生兴趣,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个体对某一事物产生了特殊爱好,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
3.双基育趣策略
兴趣的产生往往要以相应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过好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语言知识关。另一方面要狠抓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4.内容激趣策略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要做到:
(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
(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
(3)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
(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
(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
5.变化激趣策略
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强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积极的反应;弱刺激产生抑制作用,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单调则乏味。
6.媒体激趣策略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7.活动激趣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8.问题激趣策略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认知兴趣。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人不能忍受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驱使自己采取获得新知识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来源”。
9.成功激趣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其次,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
10.兴趣迁移策略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如可將其业余的兴趣爱好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获得学生的敬佩与信赖;同时要热爱、尊重、关心、宽容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英语学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