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舀汤彰显大神奇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汤时,许多人不喜欢油腻,会轻轻地用勺背拨开油脂,再舀汤水。重庆市民邹承志有一项发明,可以省去这个动作,直接舀汤也不会舀到油。
   打汤嫌麻烦的突发奇想
  今年39岁的邹承志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一名普通发行员,平时就爱搞点小发明。
  邹承志说,一日,他和朋友在外面吃鱼,看到服务员用一个汤勺、一个漏勺打汤,为了拨开汤锅上面厚厚的红油,很是麻烦。
  “当时我就想,能不能搞一个既可以舀汤,又可以当漏勺的多功能勺子呢?”邹承志说,他想发明一种勺子,舀汤时还能自动将油剥离。
  675元的试验成本
  第二天,邹承志就忙活起来。他用电钻在不锈钢汤勺底部钻了几个小孔,然后在上面安装了一层硅胶。
  硅胶的选择是试验过程中最复杂的程序——既不能太硬,否则汤就流不进来;也不能太软,否则勺子就是漏的。
  邹承志自学成才,掌握了硅胶固化剂的合适比例,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硅胶片。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了。邹承志说,整个发明过程,他花费的成本只有675元。
  油水的轻松剥离
  这种多功能勺子比普通的汤勺要深一些,勺底有几个小孔,勺内底部安了一块硅胶。舀汤时,汤从硅胶下面的小孔流进勺内,提起汤勺,重力将硅胶压紧,使汤不会流出去。由于油都是漂浮在表面,因此只要操作时,勺子边缘不低于汤的表面,就只有汤水可以流进勺子,油绝不会进入勺子,达到完全剥离油和水的功效。勺内的硅胶还能拆卸,勺子就变成普通漏勺使用。
  每把勺1元钱的提成
  邹承志将自己手工打造的勺子送给亲朋使用,得到一致好评,大家劝他给多功能勺子找个“婆家”,推向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初,产品得到台商投资的东莞万善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青睐。该负责人拿着邹承志手工制作的勺子舀汤,发现确实能有效剥离油和汤,当即爱不释手。2010年5月1日,该公司与邹承志签约,将这种多功能勺子命名为“易清勺”。协议中称,该产品生产成本由公司承担,今后每销售一个“易清勺”,邹承志提成1元钱。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男女有别,这其中的“别”不仅仅指性别差异,在消费需求方面,也有所差异。从性别方面去进行创造性思考,别有一方天地。  近年来,男士化妆品异军突起,无疑受益于性别差异法的应用。  人们历来将化妆品看做女士们消费的“专利”,化妆品市场几乎被女士们一统天下。精明的日本企业,率先将化妆品市场一分为二,并盯住男士化妆品这一细分市场,发明创造出专供男士用的“先生系列化妆品”。  先生们为什么也要“涂脂抹
安徽省高中数学竞赛初赛的第15题是:
背景与目的:多数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是肯定的,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已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新机理。本文拟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MSI的影响。
理想源于家庭教育和天性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在上海。他自幼勤奋好学,刨根问底的天性在孩童时代就显露无疑,凡事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  在王振义7岁那年,祖母不幸患了伤寒,病势凶险,虽然请到了一位沪上知名的医生前来诊治,但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祖母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救治。祖母是王振义最爱的亲人,这场变故让当时只有7岁的王振义已经在思考:为什么这个病不能治呢?怎么会得这个病呢?难道就